第16章 创新医术(2 / 2)

“若换作他人,孤或许可以答应,但他绝不行。”嬴政笑着说道。

“为何?”

夏无且脸色微变,疑惑道:“老臣那不成器的尸体曾言,此人不过是一名后勤人员。”

此语一出。

朝堂上的众臣目光先看夏无且,再转向嬴政。

瞬间。

有不少大臣心生疑虑。

“后勤人员?而且大王连夏大医的请求都拒绝了,难道说这位开创全新医术的人竟是赵封?”朝堂中敏锐的大臣不禁猜测道。

自然不然。

嬴政绝不会驳回夏无且的要求。

“夏爱卿提及的这支后勤部队非同小可。”

“暴鸢暗伏于阳城,突袭我军时,若非此人英勇,率领后勤部众迎击,我秦国粮道便会被暴鸢毁掉。”

“他独力斩敌三百,亲手击杀暴鸢。”

“这样一位猛将,岂止是一个后勤指挥官那么简单。”

“王翦将军已向寡人呈报,提议调此人至主战营效力,寡人已同意了。”嬴政带着笑意说道。

夏无且满脸震惊:“这赵封居然如此厉害?”

“确实令寡人大感意外。”

“原本寡人也只是知晓他勇猛善战,可称猛将。”

“未曾想到夏爱卿一来又为寡人带来了喜讯。”

“他还擅长医术,并且在我们军中的伤兵营里发挥了极大作用。”嬴政同样用惊讶的语气回答。

夏无且缓过神来:“既然他是猛将,而且王翦将军也推荐了,那么老臣先前多有冒犯了。”

“不过,老臣愿意以性命担保,赵封所创医术前所未见,疗效显著,足以挽救我大秦无数未愈的伤病。”

“老臣代表全体秦军伤兵请求大王对赵封予以嘉奖。”

话音刚落。

夏无且便深深一拜。

嬴政轻轻摆手:“夏爱卿不必担忧,凡为我秦国建功立业之人,定会得到厚赏!”

“尉缭。”

“拟旨,送往蓝田大营。”

尉缭立刻上前:“臣遵旨!”

“后勤军屯长赵封,于国建功,英勇抗敌,化解外敌威胁,更发明疗伤之法救治我军伤员,功勋卓著,理应重赏。”

“现。”

“调赵封进入主战营掌管军队,授予‘锐士’称号!”

“升赵封四级军职,任命为军侯长,统领五千士兵!”

“晋赵封五级爵位,赐予‘官大夫’爵位!”

“军职薪饷、爵位年俸以及相应田产,均按军功制度核算,待战后兑现。”嬴政庄重地下达旨意。

凭借斩敌与杀敌将领的功劳,赵封本该晋升四级爵位,但这次嬴政特意给他额外提升了等级。

相较而言,爵位的晋升比军职更为困难。

毕竟,爵位还意味着额外的待遇、年度薪俸以及土地分配。

“臣接旨。”尉缭立即回应。

“告知王翦。”

“此等猛将,用之何如,调之何如,悉听其便。”嬴政续言道。

“臣领命。”

“臣有奏。”

“尚有一事需禀明。”尉缭谦敬地禀告。

“讲。”嬴政凝视着他。

“暴鸢暗袭失利,实因李腾急功冒进而起。

后勤营原属辎重供给之职,并非主营作战,此次虽遭敌奇袭,却奋不顾身迎战,遂成我秦灭暴鸢良机,建功甚伟。”

“然后勤营阵亡者抚恤远逊于锐士营。”

“这些阵亡将士皆因一人之误而陨,为国捐躯亦无怨无悔。”

“臣恳请大王广布仁慈,依锐士营抚恤标准厚待这些后勤营将士,以彰王恩浩荡。”尉缭俯身一拜,高声陈词。

此言既出。

嬴政眉间似有触动。

“相邦。”

“爵秩之制不可废。”

“今次后勤营阵亡近万,若全按锐士营抚恤金发放,国库势必增加巨额负担。”

“我秦连年征战,已使国帑日益空虚,不可因一时之义废长久之规。”

说话间,朝堂首位的老臣起身,乃当世相邦王绾。

“臣附议。”

“爵秩之制,国帑支出,一旦滥施,必损国体。”

“请大王慎行。”

继王绾之后,又有众多廷臣相继附和。

果然不出所料。

这些人尽皆文官。

…………

“相邦!”

“若因国帑支绌而令这些英勇捐躯的将士遭受冷遇,恐全军士气尽失。”尉缭回头对王绾说道。

“爵秩制度本该如此,后勤营与主营自然各有章程。”

“若一切可随意更改,日后如何维系纲纪?”王绾立场坚定地回应。

尉缭轻哂一声:“纲纪固然重要,但后勤营亦属将士,其本职虽为后勤供应,今却赴汤蹈火,其阵亡抚恤理应与主营锐士同列。

我秦之强盛,兵威之盛,士气之盛,皆赖此辈支撑。”

话音甫落。

“人情或可通融,然律法不容僭越。”

“尉大人掌管军功赏罚,自当明此道理,更知我秦连年征战,耗资巨大。”王绾依旧不改初衷。

然而!

秦王抬眸,沉声道:“罢了!”

“大王!”

王绾与尉缭齐齐俯首。

“律法虽不可废,然为国捐躯者亦不可轻忽。

以军功爵封赏,抚恤阵亡将士。”

此乃寡人对他们的一份交待。”嬴政语气温和却坚定。

此话出口,便是决断。

“大王英明。”尉缭拱手称颂,眉间笑意难掩。

唯独王绾默然不语。

“相国,听清否?”嬴政目光微凝,扫向王绾。

王绾只得垂首应道:“老臣领命。”

“退朝吧。”

“夏太医,留步。”嬴政起身,挥手示意。

随后,他转身离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