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质:658(身体素质越好,恢复越快,体力充沛无尽。)
精神:655(精神力越强,思维清晰,感知敏锐,可外放精神力,达到一定程度可察觉天地灵气。)
寿命:86年又305日
随身空间:6立方米
修尸体法:龙象诀
武技:降龙掌、爆裂拳……(初级修为,出手能释放两倍于自身力量的攻击。)
“所有属性都快突破七百了。”赵封眼中满是期待。
……
韩都,新郑!
大殿气氛凝重。
韩王端坐正位,面前站着丞相张平及主管军务的大臣,还有一位备受赞誉的贵胄——韩非。
“大王。”
“应送之事均已送出。”
“散布到各国之间,其中大部分去了楚国。”张平神情严肃地禀告道。
“上将军已战死沙场,最后一计终归落空。”韩王安摇头叹息,满是惆怅。
“从策略上看,上将军几乎就要成功了。”
“可惜啊。”
“只要切断秦军粮道,我们韩国便能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援军,现在却只能固守待援。”张平也深深叹了口气。
“王翦,果然不愧为秦国第一统帅。”
“暴鸢败在他的手上,也无话可说。”韩非缓缓开口。
“公子误解了。”
“这次上将军的失败并非王翦所致,或许只是一次意外,或许是上将军始料未及的结果吧。”张平轻轻说道。
“这其中难道还有别的缘故?”韩非疑惑道。
“上将军败给了秦军的后勤部队。”张平苦笑着,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递给韩非。
韩非接过一看,脸色顿时凝重起来。
“秦国真的这般强大?”
“几千溃败的后勤军居然能拖住上将军的精锐,导致上将军陷入包围圈?”韩非眉头紧锁。
如果暴鸢是败于王翦之手,他还不至于如此震惊。
然而,暴鸢竟败于一支后勤军,这实在让韩非难以接受。
“秦国的国力已达如此境界了吗?”
“一支溃败的后勤军竟能与我韩军精锐抗衡?”
“他们的军队是如何练成这样的?”韩非沉声问道。
“商鞅变法,军功制度。”
“这才是根本所在啊!”张平缓缓道出。
对此。
秦何以强大?
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和军功制度的推行。
此事天下尽知,可即使尽知又如何?
当年商鞅变法遭遇了多少阻力?面对的是整个秦国的旧贵族,为了推行变法,牺牲了多少性命?数不胜数。
但最终还是因变法,秦国逐渐强盛。
而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,即便知晓也无法效仿,因为他们的贵族绝不会允许变法,这会侵害他们的利益。
“若当初申君变法得以全面施行,或许我们也能够与秦国一较高下了。”张平有些惋惜地说。
韩王亦点头附和:“正是如此!申君生不逢时,若在我主政时期,我定全力支持他。”
听闻此言,……
韩非在心底默默叹息:“申不害的改革虽能让韩国暂时振作,却非长久之策。
唯有秦的变革才是真正强国之道,打破贵族特权,让普通将士也能凭借战功跻身高位,这种制度让秦军无所畏惧,甘愿用手中利刃换取荣耀。”身为法家巨匠,韩非对此看得极为透彻。
归国后,他也曾提议变法,奈何阻力重重。
面对韩王的追悔莫及,韩非只能保持缄默。
“大王。”
“局势已无他途。”
“唯有集中精锐保卫都城,静候赵魏出兵相助。”
“我已经得到确切消息,魏王亦有意兴兵,目前正筹备粮草军资,只要我们守住新郑,待赵魏援军到达便可击退秦军。”张平高声奏报。
“韩卿。”
“我军当前还能调动多少兵力?”
韩王转向韩非询问。
“召集所有驻防兵力守护新郑,加上禁军,共有七万之众。”
“若将全城奴隶和各贵族的私奴悉数编入,总数可达八万以上,只是调动这些奴隶需由大王亲自下令。”韩非答道。
“眼下韩国危急,此事便交由韩卿办理,若有违抗者,即行军法处置。”
“张爱卿身为百官之首,更应率先垂范。”韩王对张平说道。
“请大王安心,臣定与国家共存亡。”
“臣府内的两千奴仆均可用于守城。”张平立即表态。
“很好。”
“有丞相带头,想必群臣也会齐心协力。”韩王勉强挤出一丝笑意。
韩非在一旁未发一言,但眉宇间满是忧虑。
“但愿赵魏援军能及时赶到。”
“否则……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。”
韩非内心苦涩,以他的见识,恐怕赵魏不会轻易发兵。
即便发兵,秦国也必定早有对策,韩国的尸体已是注定。
……
距韩都新郑不足五十里!
一座隶属于韩国的小城。
城内数千残兵正在奋力发射箭矢,试图阻挡秦军汹涌而来的攻势。
当秦军精锐已逼近城下,随着撞城锤的一击。
轰然巨响!
城门应声而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