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格党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我在大秦捡尸成神 > 第24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

第24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(2 / 2)

“大王。”

“应送之事均已送出。”

“散布到各国之间,其中大部分去了楚国。”张平神情严肃地禀告道。

“上将军已战死沙场,最后一计终归落空。”韩王安摇头叹息,满是惆怅。

“从策略上看,上将军几乎就要成功了。”

“可惜啊。”

“只要切断秦军粮道,我们韩国便能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援军,现在却只能固守待援。”张平也深深叹了口气。

“王翦,果然不愧为秦国第一统帅。”

“暴鸢败在他的手上,也无话可说。”韩非缓缓开口。

“公子误解了。”

“这次上将军的失败并非王翦所致,或许只是一次意外,或许是上将军始料未及的结果吧。”张平轻轻说道。

“这其中难道还有别的缘故?”韩非疑惑道。

“上将军败给了秦军的后勤部队。”张平苦笑着,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递给韩非。

韩非接过一看,脸色顿时凝重起来。

“秦国真的这般强大?”

“几千溃败的后勤军居然能拖住上将军的精锐,导致上将军陷入包围圈?”韩非眉头紧锁。

如果暴鸢是败于王翦之手,他还不至于如此震惊。

然而,暴鸢竟败于一支后勤军,这实在让韩非难以接受。

“秦国的国力已达如此境界了吗?”

“一支溃败的后勤军竟能与我韩军精锐抗衡?”

“他们的军队是如何练成这样的?”韩非沉声问道。

“商鞅变法,军功制度。”

“这才是根本所在啊!”张平缓缓道出。

对此。

秦何以强大?

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和军功制度的推行。

此事天下尽知,可即使尽知又如何?

当年商鞅变法遭遇了多少阻力?面对的是整个秦国的旧贵族,为了推行变法,牺牲了多少性命?数不胜数。

但最终还是因变法,秦国逐渐强盛。

而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,即便知晓也无法效仿,因为他们的贵族绝不会允许变法,这会侵害他们的利益。

“若当初申君变法得以全面施行,或许我们也能够与秦国一较高下了。”张平有些惋惜地说。

韩王亦点头附和:“正是如此!申君生不逢时,若在我主政时期,我定全力支持他。”

听闻此言,……

韩非在心底默默叹息:“申不害的改革虽能让韩国暂时振作,却非长久之策。

唯有秦的变革才是真正强国之道,打破贵族特权,让普通将士也能凭借战功跻身高位,这种制度让秦军无所畏惧,甘愿用手中利刃换取荣耀。”身为法家巨匠,韩非对此看得极为透彻。

归国后,他也曾提议变法,奈何阻力重重。

面对韩王的追悔莫及,韩非只能保持缄默。

“大王。”

“局势已无他途。”

“唯有集中精锐保卫都城,静候赵魏出兵相助。”

“我已经得到确切消息,魏王亦有意兴兵,目前正筹备粮草军资,只要我们守住新郑,待赵魏援军到达便可击退秦军。”张平高声奏报。

“韩卿。”

“我军当前还能调动多少兵力?”

韩王转向韩非询问。

“召集所有驻防兵力守护新郑,加上禁军,共有七万之众。”

“若将全城奴隶和各贵族的私奴悉数编入,总数可达八万以上,只是调动这些奴隶需由大王亲自下令。”韩非答道。

“眼下韩国危急,此事便交由韩卿办理,若有违抗者,即行军法处置。”

“张爱卿身为百官之首,更应率先垂范。”韩王对张平说道。

“请大王安心,臣定与国家共存亡。”

“臣府内的两千奴仆均可用于守城。”张平立即表态。

“很好。”

“有丞相带头,想必群臣也会齐心协力。”韩王勉强挤出一丝笑意。

韩非在一旁未发一言,但眉宇间满是忧虑。

“但愿赵魏援军能及时赶到。”

“否则……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。”

韩非内心苦涩,以他的见识,恐怕赵魏不会轻易发兵。

即便发兵,秦国也必定早有对策,韩国的尸体已是注定。

……

距韩都新郑不足五十里!

一座隶属于韩国的小城。

城内数千残兵正在奋力发射箭矢,试图阻挡秦军汹涌而来的攻势。

当秦军精锐已逼近城下,随着撞城锤的一击。

轰然巨响!

城门应声而破。

“现在才入秋,夜晚竟已这般寒冷,再过几个月入冬,真怕有人会被冻死。”章邯抬手烤火,边感叹道。

赵封心中默念:“这个时代可没有温室效应,确实冷得很。”

……

“都尉。”

“离韩都只剩不到十里了,上面有无新的指示?”章邯再次望向赵封,满怀期待地询问。

“想当先锋?”赵封一眼便知章邯的想法。

“嘿嘿。”

“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。”

“谁先攻破城池便是首功,属下怎会不心动?”章邯咧嘴一笑答道。

“先行攻城需面对最激烈的防守,那可是生死一线的事,你不惧吗?”赵封好奇地问。

“都尉刚从后勤转来,或许不了解先锋军的情况吧?”章邯笑着反问。

“什么情况?”

赵封微微一怔,显然未曾料及:“不妨细讲。”

“若是先锋,战亡抚恤加倍,存活亦享双倍战功。”

“若家中有子,子可免服兵役,朝廷抚养至十四岁。”章邯神情严肃地道。

赵封听罢,略显惊异,随即恢复平静:“难怪主战营人尸体争先锋之位,功成双倍。”

“确然如此。”

“此规乃大王亲定。”

“大王未设此规之前,愿为先锋者寥寥无几。”章邯语气中满含敬意。

“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!”

“秦始皇果真洞悉人性啊!”赵封心中默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