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军函(2 / 2)

一位身形挺拔、蒙面示人的男子向嬴政禀告。

殿内。

正在处理奏章的嬴政稍作停顿,面容无波,仅抬手示意,淡声道:“知道了。”

对于一名统领大军的上将军而言,

在外握兵,自会被视为隐患。

于君主而言,即便信任也需防范。

王翦举兵之时,

儿子相伴,女儿亦随行,这一切均被大秦秘探黑冰台严密监视。

黑冰台经营数百年,其情报能力可见一斑。

“此外,”

“黑冰台现正集中力量调查赵国。”

当下赵国朝廷局势已然明朗,赵偃登基后,将旧时侍从兼伴读郭开封擢升为丞相,并册封一名歌伎为王后。

当日大王遣原赵太子赵佾归国,虽有动作,但终不及赵偃,如今已被赵偃彻尸体压,虽掌握赵尸体室,却无缘皇位。

顿弱继续向嬴政禀告。

“赵佾……”

“孤本欲将其遣返以扰赵偃,使其国内纷争。”

“无奈此人心志不足。”

“可惜了。”嬴政也不禁叹息。

“大王之计并非全无成效。”

“赵佾毕竟曾为赵国太子,乃正统血脉,而赵偃登基之事在赵国多有争议,尽管他打压了赵佾,却不敢对他下手。”

“况且赵国三员大将中两位支持赵佾,廉颇、李牧。”

“而赵偃所任丞相郭开更是个贪图钱财之人,对赵国毫无益处。”

“赵国表面安宁,实则暗潮汹涌。”

“且此次我秦国对韩用兵,赵国始终未曾干涉,亦因大王遣赵佾回国,在赵国制造波澜,使其不得抽身。”顿弱再次恭敬进言。

“赵偃借权谋夺得王位,欲平息国内反对之声,势必会以开拓疆域为借口。”

“只要他敢动手,孤便敢发兵赵国。”

“此事尚需时日,并非迫在眉睫。”

“密切留意赵国动向,有任何变化即刻上报。”嬴政对眼前跪立的顿弱说道。

“臣定当尽职。”

“臣必当时刻关注。”顿弱低首道。

“赵国暂无异样,魏国如何?”

“魏无忌非同小可。”嬴政挑眉问道。

“魏无忌确实不易对付,他多次遣使至赵国,劝赵出兵相助韩国,自己则从旁协助。

无奈赵偃并未答应,于是他又转向楚国求助黄歇,却被拒之门外,毕竟我大秦与楚国关系正佳。”顿弱连忙回禀。

“魏无忌这人……”

“他虽聪慧,能洞察局势,但终究无法逆转天命。”嬴政轻笑一声。

“大王。”

“昨夜臣已得信,我军锐士现已包围韩都,或许不久便会传来捷报。”顿弱眼中带有一丝兴奋地禀报。

就在此刻!

“大王,长公子、相邦、少府、廷尉等大人求见。”

赵高弯腰快步进入大殿,通报消息。

嬴政未言,只朝顿弱瞥了一眼,顿弱心领神会,随即伏身拜别,疾步退往后殿。

顿弱的身份,对于大秦而言是一个秘密。

除嬴政见过其真容,余人皆未曾谋面,即便是近侍赵高,也只是知悉有这么一位神秘人物存在,却不知具体职责为何,因每次议事完毕他都会被屏退。

待顿弱离去后,嬴政转向赵高,仅吐出一字:“宣。”

赵高躬身一拜,旋即转身朝外高呼:“大王有旨,召诸位大人入殿觐见。”

回应声中,以扶苏为首,王绾、李斯、尉缭、蒙毅、冯去疾、郑国等一众大秦重臣鱼贯步入殿内。

“臣等叩见大王。”

众人入殿,齐齐垂首拜见嬴政。

“免礼。”嬴政挥袖示意,目光直落尉缭:“诸卿齐聚,想必是有喜事相告。”

“大王英明。”

“臣刚收到上将军急报。”

“请大王过目。”

尉缭从怀中取出一封尚未拆封的军函,赵高即刻俯身趋前,接过来迅速呈递给嬴政。

“你未启封便知晓是吉事?”嬴政瞧着手中未开的军函,淡然一笑。

“若非捷报,上将军怎会这般急切地送来。”尉缭自信地一笑。

嬴政轻笑一声,随即拆开了军函。

展目一看。

第一行字映入眼帘,嬴政眉间便泛起喜悦之色。

首句!

“韩都已陷。”

仅这一句话,便让嬴政眉梢染上了喜意。

韩都陷即韩国灭。

秦国东进之路,已然展开。

“确是捷报。”

“看来韩国即将覆亡。”

见嬴政眉宇间的喜色,殿中群臣心中顿时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