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震慑人心(2 / 2)

“报!”

“大人,上将军召您觐见。”章邯急步入帐通报。

……

------------

赵封并未多加思索,便徐徐起身,精神焕发地离开了营帐。

营外。

章邯恭敬地弯腰行礼。

自昨日起,章邯等五人便已对赵封效忠,如今更明确了主从关系。

“可知道有何事?”赵封挥手问道。

“都尉。”

“似乎是从咸阳来的使者,看来您的封赏即将到了。”章邯兴奋地回答。

听到这里,赵封面上也浮现一抹期待之色。

“你们随我去。”

赵封说道。

随后,他带领诸位军侯走进军营深处。

此刻。

军营里集结了十万驻守的军队。

在军阵尸体的点将台上,王翦身披铠甲,威严屹立,身旁还有主将王贲。

“秦之精锐,何在?”

王翦拔剑出鞘,厉声高呼。

“风,风,风。”

数万将士举起兵器,呼声响彻天地。

“好!”王翦一声大吼,挥手压制。

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渐渐平息。

“今日集合众人只为了一个消息。”

“告知所有勇士这个喜讯。”

“韩国已灭!韩王已被我大秦俘获!”

“我大秦东征的大门已然开启!”

“大王旨意,蓝田大营即刻班师回朝。”王翦大声宣告。

全军再次欢腾。

“风,风,风。”

“大秦尸体,大王尸体。”

……

喊杀声中夹杂着对大秦千秋万代的呼喊,整个军营军威浩荡。

对每一位战士来说,对整个国家而言,这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。

“在此之时。”

“大王旨意,封赏有功之臣。”

“有请王使,宣读诏书。”王翦转身又大声说道。

应声。

一人缓步走上点将台。

身穿秦朝文官服饰,未着甲胄。

正是出身将门的蒙毅,他与王家不同,蒙家有两子,长子蒙恬镇守北疆,为统帅;而身为次子的他,则在朝中为文官。

或许,

这也是蒙家的明智之举。

武有一人,文亦有一人。

二者皆能护佑家族兴旺。

“大王旨意!”

蒙毅踏上点将台,双手捧着王诏。

应者云集。

校场上,十万精锐齐齐俯身:“臣等敬聆王命!”

“秦王诏书!”

“半年前,我大秦蓝田发兵征伐,凭借蓝田勇士的英勇奋战,突破敌国门户,终得灭韩之功。”

“蓝田出征的所有将士均有功,皆应赏。”

“镇守边疆、防备他国的主营将士,因镇守之功,归营后享受酒肉犒赏,并准许休整三日,以慰战士之劳。”

“出征作战的将士,按功行赏,升职加爵。”

“受伤致残的将士,由地方供养,官府抚恤其家属。”

“大秦绝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人。”

“阵亡将士,其家小归于地方供养,其年俸增至三倍。”

“以此嘉奖众将士!国家铭记将士之功!”

蒙毅高声宣读完诏书,声音洪亮且沉稳,将王诏中的恩典尽数传达。

王翦随即说道:“大王恩旨,全军齐诵!”

话音刚落,军营中响起阵阵复诵之声,校场内外皆被诏书之言充满。

十万大军,单靠一人之音怎能传遍?唯全员齐声方可达意。

台下。

赵封聆听诏书,心中略感震惊:“原以为秦对战死者的抚恤并不丰厚,如今看来是我低估了。”

“纵观天下,秦国当属对军士最慷慨的国度。”

“难怪将士们奋不顾身,原来并无后顾之忧。”

“这般国力与军政结合,岂有不统一之理。”

赵封入伍仅十个月,首次得知此等抚恤政策,深感震撼。

“秦的军功制度。”

“对当今诸国而言,无疑是难以尸体的难题。”

“即便效仿,本国贵族也绝难接受,实属天方夜谭。”

“军功制度使秦国崛起至巅峰,经过六代的努力才达成一统天下的伟业,然而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