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佛他已经看到胜利在望,赵姬落入自己手中,从此嬴政只能俯首称臣。
“大王英明。”
见赵偃满心欢喜,郭开也高声附和。
于是,赵偃继续说道:“因此,寡人希望丞相亲自完成此事。”
此话一出,郭开顿时傻眼了。
郭开满面震惊地望着赵偃,满脸惊惧地匍匐于地:“大王,我……我只是个文弱书生,这如何能成?还请大王另择贤才吧。”
赵偃并未生气,反而一笑:“爱卿,寡人何时让你亲身涉险了?寡人只是要你统领寡人交付的精锐之师罢了。”
“我赵国最精锐的王卫。”
“寡人拨给你五百名将士,另外,潜伏于雍城的密探也会归你调遣。”
“你亲自前往秦国筹谋,务必把赵姬带回给寡人。”赵偃含笑说道。
他眼中流露出十足的信任。
然而这份信任却令郭开心中泛起苦涩。
“大王……小臣恐怕难以胜任啊。”郭开颤抖着开口。
潜入秦国且掳走赵姬,这根本不可能办到。
一旦被秦国察觉,他必死无疑。
郭开害怕得要命。
见郭开如此恐惧的模样,赵偃眉头微蹙:“寡人对你这般信赖,难道你不情愿?”
“小臣……小臣愿意效命!”
郭开内心恐惧至极,但迎上赵偃那冰冷的眼神后,他明白,若拒绝,不仅相位难保,性命亦将不存。
“好。”
“不愧是寡人最信赖的股肱之臣。”
“寡人相信你能将赵姬带回。”
“此事,唯你我知晓,切勿泄露。”
“秦国的密探势力不容小觑,若消息走漏,你将陷入危机。”赵偃大笑起来,颇为欣慰。
郭开只能强忍内心的煎熬,心神不定。
时光飞逝!
沙村!
咚咚咚。
铜锣敲击的声音在村里回荡。
伴随着里正的呼喊:“村里的兵役之家速至村口,官府派人来发放岁俸啦!”
“兵役之家赶紧到村口集合。”
吴里正的吆喝声在村里回荡。
听到锣声和喊话,不少人家迅速朝村口聚集,多是家中有人在军中服役的,也有一些凑热闹的。
毕竟在这个时代,除了尸体等少数娱乐外,看热闹便是最大的消遣了。
沙村的百姓纷纷向村口靠拢。
而在村口处,
一个五百人的营队亲自护送着装满岁俸的车队缓缓驶来。
显然,沙村有不少适龄的年轻人正在服兵役。
赵封家的小院内。
“娘,这是什么人在敲锣啊?我去瞧瞧!”赵颖听到声音后,好奇地望向院外。
吴里正在村口高声呼喊,虽听不到具体内容,但铜锣声却清晰传来。
“该不会是官府要发年饷了吧?”赵氏满怀期待地说。
当然,
她期盼的并非年饷,而是能得知儿子的消息。
“也许吧。”赵颖点点头。
“那我也去看看。”赵氏急忙站起身来。
却被赵颖一把按回到座位上。
“娘,您就待在家里等消息就好。”
“我去探个究竟,这队伍怕是要排很久,毕竟咱们村里参军的人可不少。”
“您安心在家等,只要有了哥哥的消息,我马上就回来告诉您。”赵颖笑着说道。
话音未落,她便转身走出院子,并随手关上了院门。
见状,
赵氏虽然满心期待,却也没说什么。
转身离开的赵颖心里却是忐忑不已:“大哥啊,你可千万别出事,一定要平安回来。”
显而易见,
赵颖故意不让母亲前去,若是哥哥真有什么不测,她自己知道还能设法瞒住,若让母亲亲眼见到,恐怕就无法弥补了。
村口!
没过多久,已聚集数百人,不论男女老少,非军属户怀着看热闹的心思,而军属户则是一脸紧张又充满期待。
随着年饷的分发,
每家的日子都能稍好些,用这笔钱添置更舒适的生活用品或木炭。
眼下已临近寒冬,日子尤为艰难。
在这个年代,每年因寒冷丧命的人不在少数,而钱帛在大秦社会十分通行。
“吴里正,村里的军户都到齐了吗?”
隶属于少府指挥的五百主转头问里正。
“回大人。”
“全都到齐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