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是临阵逃脱,杀无赦,灭其满门。”
“若背叛同伴,杀无赦,灭其满门。”
“此为铁律,违者绝不宽容。”赵封厉声说道。
全体复述后。
所有投降者心中皆是一紧,对他的敬畏更甚。
之前施恩,如今施诫。
“诸位将军。”
“自今日起。”
“所有投降者都要像精锐一样训练,学习我大秦的战阵。”赵封大声下令。
“末将遵命。”
陈涛、赵佗等五人立刻回应。
军营,议事大殿。
“将军。”
“这是属下整理的轮值巡查记录。”
赵封双手呈上一支竹简,毕恭毕敬地递给赵佗。
赵佗接过细细审视一番,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每营一月轮守边关,循环交替,确实妥当。”
“章将军所制巡查簿册我们也都查阅过,此法可行。”众人随声附和。
“既然诸位皆已看过,便依此施行吧。”
“渭城地处边陲,防御对象为魏国,以万人戍边,若有战事,四万驻军可迅速增援。”赵佗满意一笑。
“将军大人。”
“如今天气渐寒,仍需充足木炭与厚布御寒。”陈涛出言提醒。
“此事我已奏报,近日便会有足供全军取暖的木炭送来。
至于棉衣,想必朝廷会妥善调配。”赵封语气笃定。
这年头,御寒之物稀少,大多依赖木炭,其次是厚重布料。
至于后来的棉衣还未问世,即使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也未曾出现,那是汉代自西域传来的技术。
如果有棉衣,寒冬御寒就容易得多,也不会每年冬日都有大量百姓因寒冷而亡。
“似乎是从西域传入的吧?日后若真能在秦末称雄,必挥师西进,夺取此物,救无数同胞于水火。”赵封默默思索。
驻守渭城的日子平静无波,日常不过训练麾下士卒,偶尔调拨军械。
这便是太平时期的秦军常态,不仅赵封如此,各地驻军亦然。
待诸将散去。
“尸体灭韩不过三月,短期内应无战事。”
“史载下一目标将是赵国。”
“赵乃秦统一六国路上最棘手的一块硬骨头。”赵封心道。
熟知历史脉络,赵封决定顺势而为,从中取利。
“史上灭赵的是王翦,虽我在此渭城,却仍有建功机会。”
“相比每日苦修,上阵杀敌更易提升修为。”赵封不禁感慨。
随即打开属性界面。
宿主:赵封
年龄:十六岁
境界:先天三层(境界愈高,真气愈强,对自身实力掌控愈佳)。
赵封注视着自己不断提升的属性,心中暗喜。
短短时间内,他的力量、速度、体质和精神都大幅增长,尤其真气的充沛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强大。
即便如此,他的身体强度依然远超当前的真气水平。
这种进步离不开这片土地上充裕的天地灵气。
短短时日,他的修为已攀升两重,这足以证明外界环境的优越。
这时,亲卫统领张明匆匆赶来禀报:
"军营外有人求见将军,声称是长公子府上的门客。
"
赵封眉头微皱,沉思片刻后说道:
"请他进来吧。
"
片刻之后,一位衣着华贵的文士出现在军帐之中。
此人打量了赵封一眼,面露轻蔑之色:
"你就是赵封?
"
"正是在下。
不知阁下来访所为何事?
"赵封语气平和,但眼神中透着几分警觉。
赵封斜眼瞄了瞄,面无表情,却在心里轻蔑一笑:“扶苏的手下就这么个德性?一看就是那种势利眼。”
“有话直说,没话走人。”赵封冷冰冰地道。
面对着这人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,赵封才不会迁就他。
扶苏又怎样?
在赵封眼里根本构不成威胁。
这话刚出口,那文士眉头紧锁,怒气冲冲地盯着赵封:“放肆!你知道我是谁吗?竟敢对我如此无礼?”
“我乃大王亲点为长公子授业的太傅淳于越的尸体,孟甲。”
“我和长公子是同窗。”
“你区区武夫怎敢对我这般无礼?”
文士趾高气扬地说着。
提到扶苏,提到淳于越,无疑是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,或许在他看来,像赵封这样出身低微的人,以及很多其他出身底层的将领,都该对他们这些贵族保持敬畏。
听着自称孟甲的人自报家门,赵封瞟了一眼,淡然回应:“哦。”
“你这是什么态度?”
“我是代表长公子来的,你竟敢如此放肆?”孟甲眉头皱得更紧,厉声呵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