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他们连铁都无法自行冶炼,若要建造高炉,又怎能随身携带?
此外,宋忠还提到战场地形复杂,非全是平坦之地。
火器固然强大,但在特殊地形若被敌人近身偷袭,则难以施展。
因此,一方面需提高警惕,另一方面仍需加强防御。
李伟思索片刻,认为此言有理。
如今并无卫星等高科技设备,若敌人突至近前,火器便难以发挥作用。
总而言之,需改良之处尚有许多。
看完宋忠的建议后,再读江龙的提案,他希望为骑兵配备火枪。
李伟稍作思考,决定可为骑兵配置手铳,但仅限于预先装填好弹药,发射一次即止。
除了这些实用的建议,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案,例如杜员全文尽是谄媚之词,除了吹捧李伟,便是赞美由他改良的马车及飞雷炮。
孙雷更是离谱,竟提出用飞雷炮全面替代传统武器,大肆轰击。
真是荒谬!
大军途经陕西时,沐英首先安排陕西都司的各路军队返回各自驻地(卫所),归位各自的指挥官(指挥使)。
处理完毕后,大军才重新启程。
大军行进缓慢,一路上走走停停,历时五个多月,才终于回到京城。
自春至夏,转眼间便入深秋,从远征归来已有八九个月光景。
短短几个月的征战,耗费了太多时日,若非如此,他早该把蒸汽机造出来了!
回到京城,呈上战利品后,朱元璋特意召见了几位将领。
武英殿内,沐英与蓝玉居首,张铨、孙恪、李伟等人随后,另有诸多参将副将随侍左右。
“臣等拜见陛下!”
众人中,沐英等人精神焕发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唯独李伟垂头丧气,萎靡不振。
“哈哈,免礼免礼,此战你们打得相当出色,朕定会重赏!沐英,你此次表现极佳!”
朱元璋对诸将大加称赞,尤其对沐英更为亲近,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面对朱元璋的表扬,沐英心中稍感愧疚。
他知道皇帝的意图,不仅认可他消灭敌军之举,也对他妥善保护李伟并让他有所建树感到满意。
然而事实是,若非蓝玉及时阻击,神机营实力超群,这次脱火赤很可能带着大批人马逃脱。
“陛下,其实全歼敌军,全靠神机营战斗力出众,李将军巧施空营之计,才引得敌军靠近。
"
“呵呵。
"
朱元璋笑着将目光转向李伟,这些事情自然清楚,战报上已详细记载。
此刻的李伟耷拉着脑袋,手臂软弱无力,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。
朱元璋的笑容瞬间消失,脸色阴沉地呵斥道:“站直了!看你这样子,真是丢人现眼!”
李伟听后,无奈地勉强挺直身体。
朱元璋这才缓和语气轻声夸赞几句:“嗯,你这次表现还可以,以后要更加努力,别总想着投机取巧。
"
“臣领旨。
"
李伟费劲地举起手臂行礼。
朱元璋冷哼一声放过他,随即转向蓝玉,脸色骤然严肃:
“哼,蓝玉,你胆子不小啊,竟敢擅自出兵,也不请示主将!”
蓝玉浑身一震,立刻跪下认错:
“臣知罪,请陛下责罚!”
此时的他还不像后来那个敢说“不堪太师”的凉国公,尽管本性狂妄,但在朱元璋面前却不敢放肆。
朱元璋眼神冰冷,若非李伟自己有能力,这次后果可能不堪设想。
"陛下,蓝将军得知脱火赤北逃后,便一心想着完成您的旨意。
此次能够全歼敌军,也多亏了蓝将军的拦截。
恳请陛下网开一面,从轻发落!
"
孙恪随即跪下为他求情。
随后又有几位将领跟着请求宽恕,毕竟蓝玉在军中还是有一定威信的。
沐英见状,略作迟疑后也开口道:
"陛下,蓝玉虽有擅自行动之过,但此次确实功不可没,圆满完成了您的任务。
"
朱元璋听罢,脸色稍缓。
其实他也清楚,若非蓝玉截住脱火赤,李伟那家伙恐怕早就成功了,自己派他上战场的目的也就落空了。
沐英的计划虽稳妥,但若是那样,李伟这趟就是白跑一趟,白白浪费了半年时间。
"蓝玉违抗军令,擅自行动,罚俸千石,革除都督府佥事之职!哼,这次看在功劳份上暂饶你一命,若再犯,定斩不饶!
"
蓝玉听后,立刻低头谢恩:
"多谢陛下宽容!
"
众将也都松了一口气,毕竟同袍作战,若蓝玉今日就被处死,他们也会感到兔死狐悲。
朱元璋处理完此事,脸上才重新露出笑意。
无论如何,结果总算令人满意。
环顾四周,发现李伟那小子不知何时又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,顿时沉下脸厉声呵斥:
"站直了!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