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敢问公公,陛下旨意所言何事啊?”
此太监面露微笑道:“是喜事,李大人快行礼接旨吧!”
李伟愣住了,喜事?莫非是封赏下来了?朱重八这次倒是大方得很。
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,轻易不得下跪,但既然朱重八肯拿出真金白银,那他也只好勉为其难了。
李伟带领小青等人跪下行礼完毕,这位太监这才开始宣读圣旨:
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凡对国家有功之臣,当赐爵位以示尊荣,尔工部右侍郎李伟,督造火器,训练新军,于某次战役中歼敌两千余人,俘获北元国公……诸多诸类……特封尔为神机伯,享用……”
“等等,什么神……”
李伟突然插话。
宣旨太监脸色微变,急忙低声说道:“神机伯。
李大人,宣旨之时不可打岔,否则便是大不敬,还请大人忍耐听完再议!”
太监一声提醒之后,继续宣读圣旨:
"食禄千石,朕念汝之功,汝当铭记朕之教诲……钦此!
"
李伟忍着听完,大致明白了意思。
换作老朱的话来说便是:只要努力工作,奖励少不了,可别懈怠!
不仅领了奖金,还被赐了爵位,换句话说,今后他就是真正的贵族了。
不过这个封号让他心里不太舒服,若非多了个“神”字,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。
大明朝没有子男两级爵位,所以伯爵已经是最低的爵位了。
但即便如此,这爵位的含金量依然很高。
仅靠俸禄就几乎能与正一品官员相比肩,还不算其他诸多特权,每逢节日受赏也比那些无爵之官丰厚得多。
"微臣叩谢陛下厚恩,吾皇万岁!
"
李伟行礼谢恩后,毕恭毕敬地接过圣旨与诰命。
"恭喜神机伯啊,此次你立下大功,陛下十分欢喜呢。
"
宣旨太监读完并未急着离开,而是热情地说道。
"哈哈,多谢多谢!来福!
"
李伟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,这属于惯例,中华的传统习俗罢了。
他入乡随俗,叫来福拿些银钱出来。
太监收到后,脸上笑容愈发明显。
李伟又寒暄了几句,这才让来福送客。
小青等人此刻也都满心欢喜:
"恭喜老爷,您如今已是伯爷啦!
"
李伟笑了笑,老实说他对这个爵位并无太多兴趣,除了千石的俸禄还算实在,其余特权基本用不上。
归根结底,作为现代人,他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没什么好感,在这种体制下,再高的地位也难言自由,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。
但赐爵总归是件好事,并且最重要的是,在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之下,老朱最终只给了诰命而非铁券,这让李伟松了一口气,内心深处默默感谢了群臣一番。
其实这件事朱元璋早已定下,朝堂上的争论不过是走过场而已。
不然也不会上午刚说完,下午圣旨便已送达,显然早已筹备妥当。
……
第二天,闹钟依旧按时响起,李伟总算明白为何老朱这次奖赏如此爽快,分明是在催促他赶紧起身干活,别窝在家里偷懒。
早朝时,李伟无视群臣眼中的嫉妒与怨恨,藏在薛祥身后打盹,熬过乏味的早会后,又悠哉游哉地绕道工部打卡,这才前往军器局。
李伟本打算尽快推进科技发展,以便早日体验未来生活的便利,尤其是交通上的快捷。
然而,当他来到军器局时,却发现这里戒备森严,正在加筑围墙,仿佛要将所有工匠隔离开来。
李伟心中疑惑,上前询问守卫缘由,却被守卫警惕地打量了一番。
就在他欲进一步解释时,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,正是曾经审问过他的毛骧。
毛骧走近,笑言他们接到了皇命,必须封锁军器局,任何人进出均需手令,但李伟例外。
李伟震惊,追问原因,毛骧却推说此事需直接问皇上。
随后,李伟又关心工匠们的安置情况,得知他们食宿无忧且赏银有保障,但仍担忧家中老幼无人照顾。
毛骧表示这不在他们职责范围内,李伟则反复叮嘱确保工匠家属得到全额报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