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格党小说 > 其他小说 > 盛唐一只统 > 第244章 还是先茍着吧

第244章 还是先茍着吧(2 / 2)

萧嵩,薛三郎是指望不上的,不拖后腿就不错了。

想了又想,到底还是没忍住,决定跟薛三好好分说一番。

褚庭诲是他的好友,但有些事也不适合在第三人面前说,还是得回自己的地盘。

于是大壮跟着小王爷去了他暂居的山舍,在泉山的苍松翠柏和潺潺泉水之间,听完了大唐最新的朝堂势力分布。

这是748期盼许久的,真正的硬货时间,不枉它准备了这么多新鲜玩意款待汝阳郡王,小王爷他是真办事儿啊!从他离开大唐扬帆起航开始,一直到萧嵩即将出将为相,一副大唐权力场的争斗画面尽显眼前。

这不听不知道,一听吓一跳。

统的老熟人张说张刺史终于如愿以偿再任紫微令,还主持了李隆基封禅泰山的盛典。

但也就止步于此了,之后陛下拟重用河南尹崔隐甫,张相爷又犯了当初阻姚崇入京的老毛病,得罪了这位御史大夫。

后期崔隐甫、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告状,说张说勾引术士占星、徇私舞弊、收受贿赂。李隆基命次相源乾曜与崔隐甫、刑部尚书韦抗等人审讯张说,结果罪状大多属实,要不是张说的哥哥张光在朝堂上自残鸣冤,李隆基也不可能只罢了张说中书令的官职。

“听说张大人从御史台大牢出去之后,身体便一直不是很好,虽然之后又官复原职,但时不时便要缠绵病榻,去岁年底还曾传出不好的消息。”

说起张说李琎也是一脸惋惜。

张说张相爷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,三次出任宰辅,能起能落,意志力和格局都非常人能敌。

张说下台之后,朝中再也找不到一位能与他匹敌的宰相,开元初年那“姚宋”同归于治的光景再不复见,仿佛一个群星交相辉映时代的落幕。

李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,但他就是无端感到悲伤。

“张说罢官之后不久,陛下将郯王从安西都护府召回,命陕王接替。”

“陕王乃是杨婕妤于陛下潜邸时所出,皇后娘娘于杨婕妤共同抚养成人,娘娘本人和王家也是十分支持陕王殿下的。”

“王仁皎去世以后,王守一袭了祁国公之位。现在王家在西域独占了羊毛生意,每年的利润惊人,不然也不会引发苏禄的觊觎,萧嵩出兵平叛。”

“武家其实这些年一直也在笼络安西羊毛坊和安西医疗所,据说当年你出海的时候他们还曾派人去送行,想着为惠妃娘娘寻些海外的奇珍异宝,可惜你走的太急没追上。”

“求宝吗?”

大壮一脸狐疑。

“他那不是追杀我吗?”

“怎么会……”

他这样说,小王爷就一脸失笑的表情。

“你当时都是陛下亲封的招抚使,是带着皇命出海寻种,武家有几个胆子敢追杀?怕不是要造反。”

“他们是看到王家的生意发了大财,想着也跟你套套近乎,毕竟惠妃娘娘在宫中也是要孝敬的嘛。”

这样,早说是做生意啊,害他裤带都差点跑掉了。

只听李琎话锋一转。

“说到惠妃,惠妃所出寿王一直养在我父王府中,领的是益州大都督、剑南节度使,不过他这个是遥领,前阵子已经被接回了宫中,据说颇陛下经常赞他天资聪颖。”

“不过寿王与惠妃的关系一般,惠妃虽然依旧圣眷深厚,但也不是椒房独宠,几位年轻娘娘也颇得圣心。这次高力士令命出宫为陛下采选美人,宫里怕是还要再兴风雨。”

李琎看似只是闲聊了一些八卦,但实则热点难点考点都给748圈出来了,仔细琢磨便能窥得要旨。

比如之前一直和统交好的王守一和王皇后,现在隐约站队陕王李亨,李琮被召回长安说不得便有皇后娘娘的手段,为的是为养子造势。

再比如之前和统结仇的武惠妃,如今的矛盾反而没有之前尖锐。毕竟武惠妃的儿子寿王一直被宁王妃抚养,回宫之后与她关系不亲近,小的那个还没到年纪,惠妃看着盛宠不衰,实则也没捞到什么好处。

当然最难受的还是太子李瑛和李琮。李琮就不用说了,平定西域的桃子最后被兄弟摘走。李瑛则是没了亲娘就有了后爹,以前赵丽妃得宠的时候他做啥李老三都喜欢,现在是动辄便被呵斥,妥妥一个地里黄的小白菜。748甚至觉得,也许要不了不久,李隆基就要找个理由换太子了!

想想也是啊,毕竟皇帝现在年富力强,看着同样逐渐变得年富力强的儿子们,会心生忌惮也是很正常的事,尤其李老三的儿子还格外多,特别喜欢玩平衡牵制的那一套……

想到这里,748忽然觉得,李琎的那个回乡种地的建议真心不失为一个好选项,至少在这种朝局不明、波云诡谲的时刻,统和宿主真心不适宜卷入政斗宫斗,他俩捆一起也不是这群老狐貍的菜。

而且他俩对老李家哪个皇子最后胜出,也不是很关心。

就像小王爷吐露的那样,以前的盟友各有立场,以前的冤家有意修好,何必早早站队呢?

还是先想办法茍着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