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平绩还身受重伤。
李琮一看这不行啊,好歹还是在湾州的地界上,怎么也得把人给救回来。
于是急吼吼把人送到了司农寺。
748当时正跟匠人们研究肥料呢,一听说郯王送人过来还有点懵,以为李琮是给他送帮手。
等接进来一看,见多识广的统都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武平绩这让人打得也太惨了!浑身上下没一块好地方不说,胸口还中了好几只箭,这人还能活吗!?
“活着呢活着呢!胸口还有一口气……”
李琮也是抹了把汗。
武平绩这人虽然没什么官职,但他却是武氏一族在岛上的代表人物,在武惠妃面前十分有分量,要是真在他的地盘上出了事,他少不了要被迁怒。
反正,就是很不值得,毕竟他容忍王家和武家上岛,本意就是两边不得罪。
“先生,这还能不能救?”
李琮满眼期待地看向748。
748想了想,觉得小桃红停了两天都没咽气,也许伤情没他看上去的那么严重,于是便点了点头。
“我尽力而为。”
“您可一定尽力啊!”
李琮抓住748的袖口,忽然压低了声音。
“武平绩这人死不足惜,但他要真死了,本王怕朝廷会借机要求湾州出兵剿匪……”
后面的话他没说,但748听明白了。李琮暂时不想惹本地土著,更不想让湾州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局面因为一场战事拖垮,他是很怕朝中有人借武平绩的死给他下套子。
至于这样吗?
748满心疑惑。
事实证明,李琮不愧是在大明宫里长大的孩子,他对权力圈中倾轧算计的那些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,所有的焦虑都不是空xue来风。
在武平绩重伤的消息传回长安不久,朝中便有人指责南洋都护府平叛不利,竟然让大唐官员身受重伤。
是的,武平绩身上还挂了一个散官,想找茬的时候散官也是官,剑南道和安南都护府的实官可以随便死,但南洋都护府的散官一根毛都不能伤,气得李琮当场摔了这份邸报。
娘的欺人太甚啊!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!
好在他还有薛先生,薛先生妙手回春,把那个半死不活的武平绩给救了回来,暂时肯定是死不了了。
因有这事儿,他提前给父皇上了一份奏折,不但如实禀明了武家人惹事在先的原委,还陈情了南洋诸岛目前的情况,坦陈本地土著更适宜教化,不适合用刀兵,会引起利佛逝和坷陵等国的警惕和敌意,到时候湾州就没有安生日子过了。
他还在奏折中着重强调,现在湾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批量生产米洲作物,为薛先生培育药引提供原料,这事儿事关父皇的身体,什么都不能耽误了去。
李隆基对李琮的这份奏折十分满意,心说还是他家老大孝顺,做事知道分个轻重缓急,有什么能比亲爹的健康更重要呢?!
相比之下,其他那几个儿子就不那么顺眼了。太子最近经常被他责骂,做事也越发急躁了起来,甚至有两次还对他露出愤怒的眼神,这让李隆基的心里十分不高兴。
你一个做儿子的,亲爹骂你不是应该的吗?而且谁说你是太子你就不能犯错?犯了错知错就改才是好太子,一点点挫折都禁受不住,朕怎么放心把天下交到你的手上?!
太子不行,陕王李亨也不行。
太子是太急躁,李亨虽然稳当,但这个儿子太过小心翼翼,平时做事分毫不露声色,这让李隆基也喜欢不起来。
他喜欢活泼的,有血性有朝气的儿子,不是一个总是战战兢兢,偷偷揣摩他心思的应声虫。他有满朝的应声虫,他缺李亨一个吗!?
这么看,李清倒是不错,宁王妃将他养的很好,知进退守礼节,比他几个哥哥强多了。
而且李清还跟他有同样的爱好,他们都喜欢踢球,也喜欢看球,李清提出的几种阵法十分得他心意,可见这个儿子是个聪敏的,一点就透。
只可惜李清的外家是武氏。湾州闹出的乱子,武氏难辞其咎,连带着李隆基也看武惠妃有点不对心思。
他都已经把李琮送去南洋种地了,说好了南洋的土地由儿子自行处置,他家大儿那么懂事,主动将利益分了出去,惠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竟然还想收拢更大地盘,她这胃口也未免有点太大了。
不行,他得为儿子做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