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说李琮不够强硬,而是岛上军屯的力量有限,不但要搞城内建设还要兼顾海上防御。
南洋群岛都是岛屿,四面环海,有心搞事的人从任何一个方向都能登陆上岛,光靠传统冷兵器的防御是不远远不够的。
薛先生说他们需要火药、火炮和岸防。
反正陛下不是说要把湾州打造成一座海上堡垒?那统就按照海上碉堡的标准建呗。
李琮一开始以为748说的是气话,毕竟武家在岛上惹事惹得他也是一肚子的气,748跟他进言的时候他也没绷着,顺嘴就跟着放了一通狠话。
但他哪知道薛三是说真的啊!?
结果第二天,天还没亮薛三就敲开了他的大都护府。
这倒也没啥,薛三家就在大都护府的斜对面,过个马路就是,方便得很。
但等李琮看了他递上来的那份计划书,李琮就觉得不方便了!
什么?薛三修改了之前南洋的发展计划,把湾州这个“海上中转站”的定义改成“海上生产厂”,还为“生产厂”设计了与之相配的武力!?
它甚至还手搓了一门迷你小炮拉到他家,天知道李琮看见这么小炮发射的时候多震惊。他浑浑噩噩走回到卧室,辗转反侧一整天都没睡着,最后挂着浓浓的黑眼圈跑去对面的薛三家商量,说造炮这事儿先不要声张,等真研究稳妥了再跟朝廷上报,薛三要是实在想搞,那就先在南洋群岛中那几个没人的岛上试验,城里放炮要不得。
弱小、可怜,又无助。
其实李琮并不是被火炮吓到了,他一个在碛西坐镇多年的人,对火器和火药并不陌生,也早已失去了对“天雷火法”的玄学滤镜。
而且748的这门小炮也并没有十分超前,真说起来其实也就是大一点的火药集合体,除了动静大、冒烟多、石头乱飞,真没表现出碾压冷兵器的绝对实力。
至少从射程和准头上,手搓小炮根本没办法跟神臂弩比。
那李琮是怕什么呢?
李琮怕的是他亲爹。
这炮威力一般,但架不住是个新鲜玩意儿,而且打出去的时候非常有气势,那巨大的声响和腾起的火光都很能唬人。
他爹近些年就喜欢这类的东西,甭管好不好用,场面必须要华丽。李琮都能想象得到,这要是放个百八十门一起发射,那绝对是能打到他爹的心坎里的,不管花费多少。
可问题在于,现在的大唐军器监造不出这个多合格的小炮,大唐的钢料也不能保证不炸膛、不哑火。别到时候敌人打不着,自家的兵丁因为炸膛哑火倒下一片,那不就等于给朝廷添乱了么。
于是李琮按压着抽痛的额头,好声好气地跟748商量先别上难度,咱们湾州还是要以贸易为主,实在不行你做那个银镜也行啊,火药这事儿得稳扎稳打着来。
统是什么统,打蛇随棍上啊!
于是它一手造银镜,一手做火药。但领导的话统也听进去了,所以统决定从最不起眼的火柴开始做起,等以后领导接受度刷满后再过渡到烟花、炸药,你看够不够稳?
李琮:……
李琮的脑袋疼得越发厉害了,但他也的确喜欢火柴。
748的火柴使用了安全配方,核心技术在于火柴头的配方,由氧化剂、燃料粘合剂和稳定剂组成。氧化剂高温摩擦分解出氧气助燃,再用稳定剂控制反应强度。
当然,完全参照现代安全火柴的配方不现实,至少氯酸钾、二氧化锰和玻璃粉在开元年间就不好找。不过748是真大佬,没有氯酸钾可以用硝酸钾代替,粘合剂用鱼鳔胶、虫胶凑合,二氧化锰比较麻烦,费了好大周张找到了在能入药的“无名异”,至于硫磺,随便挖挖就可以了,毕竟南洋群岛上的矿产不少,硫磺一点都不缺。
做出来的成品,只一下就俘获了李琮的心。
该说不说,这东西是真心好用,方便、轻便、一点就着,堪称行军打仗、长途旅行的利器。
所以怎么办呢?火柴这东西的确很方便生活啊!尤其是在潮湿的南洋群岛,要真是能有个稳定的火源,干活真的很方便。
于是想了又想,李琮到底没舍得再劝阻,半推半就地建起了大唐第一座火柴作坊。
原本只是以为坐点小生意,结果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这座看似不起眼的火工坊,竟然在之后不远的一年之内,突然地爆火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