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说起来薛寺丞也是我河东薛氏族人,家中长辈之前气他们分家避祸,到现在也不许他们归宗。”
“这次我与薛大人长谈,甚是自愧不如。殿下您知道薛三郎怎生与我说的吗?他说他出海从来不但是为了陛下和朝廷,更是为了天下黎庶!”
“只要百姓得丰衣足食,得良种活命,他个人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。如今全大唐都因薛三郎的贡献得了利,百姓得以有救荒的粮食,有廉价的菽油、棕榈油,有可以御寒的羊毛衣和棉花,但薛三说米洲那么大,还有很多地方没走到,说不得便有更神奇的物件在等着他!”
“我薛愿不如薛大壮甚已!惟愿追随同族,为天下黎民百姓尽一份心力!”
他这样说,李瑛也很是感慨。
他是知道自家这大舅哥坚贞忠毅,颇有君子之风,但却不知道他同族的薛大壮更出其右,乃是一等一的无私大公!
这可不是嘴上说说,那薛三郎是真做了不少实事,但又从不计较名利,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司农寺丞。
就这么一个司农寺丞,改良了曲辕犁、制出了菽油、传授劁猪、养鸡之法,创建制皂、羊毛工坊,能飞天能出海,还将土豆玉米辣椒带回大唐。
不单单是长安城的贵族,全大唐的百姓都因此受益。
薛愿说的对,他们这一路行来,途径村镇的庶民生活都有所提高,至少油不是什么稀罕东西,肉蛋三五不时也出现在餐桌之上,百姓的面貌都高昂了不少。
那时候一种生活有了盼头,想要努力过得更好的期盼。
而这些,都是从薛三这个人出现以后随之而来的,李瑛从未有一刻感触如此之深,自己之前习以为常的餐食衣物,要飞进平民百姓家,竟然需要如此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机缘。
从这个角度上讲,大唐和他们李家,真的要感谢薛大壮,是他让大唐从上到下都获利繁荣了。
但这样一个任务,父皇还能准许他再出海吗?
李瑛的心里画了一个问号。
毕竟他当年也曾亲眼目睹薛三七天妙手回春,没人比他更知道父皇有多在意自己的身体,一直对那神药青霉素念念不忘。
李隆基准是准了,但准的不是很痛快,还是在748一再上书之后才勉强同意的。
748主要是为了通关第三剧情点。说起来从米洲回来也三年多了,种植园的任务早在第一年就完成了,唯有这个“推动远海贸易”这个任务选项,一直努力到现在都没把任务条推满,这让748有点着急了。
不知道为什么,统总有种预感,要尽快进入第四任务节点,不然就来不及了。
但……到底是什么来不及呢?
不管了,先通关再说。
于是统接二连三的上书,软磨硬泡陈情利害曲意逢迎,话里话外都只有一个意思,希望陛下许他出海。
一开始李隆基是不同意的,主要怕薛三一走又是七八年,万一这期间他有什么三长两短,根本来不及召薛三救命。
但没过多久李隆基就又改了主意。
三长两短什么的,根本不存在,他现在可是正当壮年,是一个男人最美好的时候。
——是的,李老三遇到真爱了。
某天他去公府球庄看球的时候,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位小娘子。这小娘子长得是真好看!肌肤莹润如新雪初凝,双瞳剪水,一笑便漾出两个浅浅的梨涡,娇憨又甜美。
再一打听,原来是弘农杨氏河中房出身,乃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,哎这不也算名门出身,世家贵女嘛。
李老三马上觉得自己又行了,容光焕发、身体棒棒、精力充沛。
杨家已然有意送女入宫,那薛三走就走呗。
反正现在四海升平,又没了太子,痛快,何况他虽然已近知天命,但依旧宝刀不老,雄风仍在,放薛三出去个一两年也没什么问题。
于是,出于对自己的信心,李隆基再一次批准了748去米洲的请求。但皇帝也是鸡贼的很,他给薛三派了一直军队随行,说是要奉旨巡视大唐的藩属地,彻底打通大唐通往米洲的商路。
说到底,也是不放心姓薛的,想派人去看看“米洲大陆”到底是个什么模样,最好能弄清楚那些能救命的神药是怎么培植出来的。
一个皇帝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脉放在一个臣子手里,尤其是像薛三这样的臣子,能用但不能尽信,毕竟这小子没家没业也没什么弱点,圣人一样最滑不溜手。
于是他派高力士领一队人马同行,出发日期定于后年年初,工部从现在开始,全力督工沿海各船坊造出海的大船。
这要换在以前,朝中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劳民伤财,派军船不远万里前往一座无名小岛,这中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。
但现在不一样,现在的朝堂没人敢说李隆基铺张浪费,尤其是在太子刚刚被废,全长安都风声鹤唳的大背景下,以李林甫为首的一班文武都牢牢闭紧了自己的嘴巴,半个“不”字都不敢露。
消耗就消耗呗,又不是消耗不起。现在的大唐庶民都能顿顿见油星,安西、安南都护府在羊毛贸易、棉花贸易中赚的盆满钵满,根本不需要朝廷再补贴军费,户部和陛下的私库都十分充裕。
派人去米洲,总比在长安砍人头来的安全啊!反正坐船出海的是高力士又不是他们,用不着担心海上风高浪大,有命去没命回。
高力士心里这个苦啊,有苦说不出,脸上还得保持围笑。
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,虽说保养得当,但体力和精力到底比不了壮年,换在普通人家都应该颐养天年了。
结果他现在不但不能养,还要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跟着薛三去米洲。偏偏这事儿还推拒不得,陛下口口声声说只信他只能依靠他,他一个做内侍的还有什么好说的,只能含泪叩谢陛下的恩典了。
唉,不说了,他得赶紧去工部走一趟,好好敲打一下工部的将作监和水部司,这出海的大船一定要造的稳当些,得扛得住风浪,他高将军的性命尽托于此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