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佳节良缘(3)“我所求的,是白头偕……
永嘉摇头道:“那怎么成?虽是七夕,但叫旁人看见了,觉得不合礼数。”更何况,他又不是小德子,若是小德子,搭着便搭着了。
裴清扫了一眼远处,那儿正有对依偎在一起买糖人的年轻男女,道:“宫里府里的规矩严,民间却不如此。前朝礼制严苛,男女大防的观念甚重,我朝民风大气许多。殿......你既已到了民间,不妨入乡随俗。”
永嘉捏着檀柄团扇轻轻摇着,朝裴清勾了勾笑:“裴大人是想让我身入民间呢,还是自己包藏祸心呢?”对于裴清,总该说几句话治治他,否则他真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。
裴清却笑道:“都有。”
说着顺势牵上了她的手,又道:“有婚约在身,名正言顺。”
永嘉忘了,他是个脸皮极厚的,嘴上功夫对他无用。
永嘉没再搭他的话,沿着长街慢慢走着看着。过起节庆来终归是民间过得热闹,她们那些贵家小姐虽也是过节,却称得上是被严防把守,观月楼上处处有人盯着。别说到外头了,就是独自一人到乐春园旁的地方去也是不大规矩的。
若非裴清,永嘉现在还要乏味在那一处。
路过一间珠宝铺子时,永嘉不经意往里头一望,一个男子正替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簪着头花,男子背对着他们,可以看见女孩子脸上含羞带怯又欣喜的笑。
永嘉轻摇着的团扇一滞,步子也停了下来。裴清顺着她的视线望进去,道:“进去看一看?”
这间铺子罗列各色珠玑,琳琅满目,细瞧下来都是些精致可爱的小玩意,不是上品,恰恰好是普通人家捎攒一攒可买得起的。最要紧的是做工精致,花样甚至比宫里头她见过的还要新奇有趣些。
永嘉随手拿了一件金嵌珠宝蝴蝶簪看着,但心思却在身边那二人上头,依稀听到他们说的话:“好看吗?”“好看,比什么神妃仙子都要好看。掌柜的,把这支簪子包起来。”
裴清从她手中拿过那只蝴蝶簪,道:“在想什么?”
想什么?在想那一年她和祁隐撒着娇,要让他带她在七夕这一夜出去的事情。永嘉就是在那时露了自己的心思,如若祁隐不是那样清正的性子,或许这般的场景会是那一年里的他和她。
世上成双成对的鸳鸯偶不会少,年年七夕佳节如此,但于永嘉,却称得上是一句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
永嘉看向裴清,微微笑了笑,只道:“这支簪子还不错。”
裴清颔了首:“的确漂亮。”说着,就拿着那簪子到掌柜那儿结账了,永嘉“哎”了一声,没来得及唤住他。她并没有喜欢到非要买下来的地步,只是觉得它样式新奇些罢了。
望着裴清的背影,永嘉摇着的扇子一点点变缓,最终停住了。
他今日仍是一身素袍,低调、文雅,头上簪着她送的那支羊脂玉簪子。裴清很能窥探见她的心意,知晓她不大喜欢他穿官袍,故而能不穿官袍时就不穿官袍。
这时候永嘉看不见他的面容,恍惚间,他的身影同祁隐的身影相合在了一起。
一时,分不清去岁还是今朝。
裴清转过身,见永嘉望着他发愣。直到他牵上她的手的时候,永嘉才回过神来,道了句“多谢”。
裴清知道永嘉在想什么。
如今他能做的,只是尽可能地多弥补她一些。
七夕节民间有放河灯祈福的习俗,永定河的一条支流越过百姓居住的坊间。这儿离街市近,人们都聚集到此处放花灯。
这事儿新鲜,永嘉从未在民间做过,拉着裴清要去试一试。
二人到的时候夜色已沉沉,河面上飘动着数盏燃动着火苗的莲花灯,一点一点,像天上盛满星子的银河落到了地上,这也是银河,银河中的莲花灯就是天上的繁星。从这儿,须过了石桥走到河岸对面,才好在临水处放花灯。
人很多,比肩接踵。石桥并不宽敞,须谨慎着步子,以免被旁人撞了绊了。
过桥的时候裴清紧紧地牵着永嘉的手,临到桥中央时,人群中传来几声女孩子们的惊呼。有两个七八岁的小孩你追我赶着快跑着,嘻嘻哈哈笑着打闹,手上还抓着糖人,一路上撞了好些人。
女孩子们生怕快化了的糖人沾到衣裙上,如潮水一般向四周涌开,一时桥上显得更挤。两个孩子越发起兴,在桥上窜来窜去,眼看着就要撞到永嘉身上,千钧一发之际,永嘉还没来得及反应,便被裴清稳稳地拉了过去拥在怀中。
永嘉有些懵。
她刚刚没看路,偏着头望着在水上慢慢悠悠漂移的盏盏花灯,回过神来时已经被拥到裴清怀里头了。
小孩子倒是没把永嘉吓着,裴清的这个举动却把她吓着了,脸上登时飞了红霞,一时无措着不知该如何。
裴清安抚地拍了拍永嘉的背,轻声问:“没吓着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