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串葫芦娃为什么还有他的名字在其中……
说真的,赵匡胤除了一开始对于天幕的出现又惊又骇外,后面基本摆平了心态。
毕竟天幕前面讲的不是秦朝就是汉朝的事,要不然就是秦汉一起的事,和他们宋朝有什么关系呢。
也就身前的面板让赵匡胤更在意一些,但他又暂且用不了。
所以寻常根本就没有他冒头的地方。
以至于赵匡胤虽然每次都有听,但经常性没什么多余的想法,偶尔评判一两句,也多半是围观可乐的心态。
可眼下,天幕猝不及防提到了宋朝,并且提到的这句话?
——将“岁币”发挥到极限?
对外族?
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,宋朝对外族缴纳岁币?
天幕是这意思吧?
而且还发挥到极限?
是他们宋朝给外族很多很多岁币的意思?!还是缴纳岁币不止一两次的意思?!
想通这其中的关键,赵匡胤的脸色瞬间就变了。
再也没有先前悠闲聆听天幕的心态了,恨不得立即揪着天幕问清楚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!
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?!
但可惜,他左右不了天幕,只能先被吊得不上不下的。
与此同时,其他第一次听到“宋朝”的朝代......那什么明朝还没搞明白呢,现在竟然又来了个宋朝?
究竟还有多少是他们不知道的?
看来拥有更多积分迫在眉睫啊。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,单靠天幕是没用的。
还是要想办法得到更多积分才是。
就像现在,天幕又吊了他们一下,但却不继续往下说,而是又顺着先前的话题——
【不管怎么说,白登之围后,刘邦采取了更“温和”的手段来应对草原那边的威胁,这就使得在匈奴外患稳定下来后,他能有更多余力解决内部的不稳定因素——因为历史的车轮若是向前,那异姓诸侯必然是要被淘汰的存在。】
【臧荼被杀,韩信降为淮阴侯,被软禁在长安,韩王信则是逃亡投奔了匈奴,而剩下的,也无形中被命运所左右。】
【就比如赵王张敖,就是很典型的一个。】
【——刘邦从平城回来的途中,路过赵国,张敖完全亲力亲为伺候自己的老丈人,甚至戴上袖套,从早到晚亲自侍奉饮食,态度很谦卑,然而刘邦却席地而坐,像簸箕一样,伸开两支脚责骂他,对张敖态度非常傲慢。】
【对于刘邦这样不礼貌且不尊重人的行为,站在张敖这边的自然看不惯,如此时赵国的国相贯高以及赵午等人,这些人都已经六十多岁了,原本是张耳的宾客,并且性格豪爽,但易于冲动,于是一边说张敖性格懦弱,一边想要规劝张敖,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,有才能的先立为王,如今张敖侍奉刘邦那么恭敬,可刘邦对张敖却是粗暴无礼,所以他们想要替张敖杀掉刘邦。】
【不过张敖脑子还算清醒,一边把手指咬出血来表态,一边拒绝了这些人的提议,认为当年先父亡了国,是依赖刘邦才能够复国,恩德泽及子孙,所有一丝一毫都是刘邦出的力,所以希望他们不要再说这种话了。】
【但众所周知,所谓老顽固老顽固,当然是越老越顽固。
所以贯高赵午这些个六十多岁的人聚在一起,肯定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,还觉得都是他们不对,张敖有仁厚长者的风范,不肯背负恩德,不该强迫他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,不愿意受悔辱,所以如今刘邦羞辱张敖,他们想要杀掉刘邦,也不一定就非要玷污了张敖的双手,假使事情成功了,功劳归张敖所有,失败了,那他们自己承担罪责。】
【多大义啊,多无私啊,就是没往深处想,就算失败了他们自己担责,但真能承担得起?】
担什么担,担不了。
难道这些人以为张敖被蒙在鼓里,就真的能置身事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