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第83章二合一(担心、北上)……
(一)担心//
历史的进程,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交织而成的,个人的力量其实很难改变。
陶秋菊担心的是蝴蝶效应,即因为她们的一些小举动,可能会导致的未来剧变。
但是现在蝴蝶翅膀已经扇动了,后面会变成什么样子已经不是她们能控制的了。
她只得暂时放下焦虑,赶紧专注眼下之事情。
等她和管事们议事完,把任务都布置下去后,已经中午了,汤小米刚好闻风找来。
两人便关起门来,一边吃午饭,一边私聊起来。
这么久没见,母女两肯定要互相表达下思念之情,这一点两人都做得挺好,爱在心口都会表达出来,以至于关系没有因为距离而变得疏远,而是依然非常亲昵。
然后两人便互相说起最近的经历。
听汤小米说了城墙的考察结果,陶秋菊点点头示意记下了,至于决策,她还需要等后面拿到具体的绘图之后再细想,便示意汤小米继续说。
汤小米又兴奋地说了陈氏她们在小汤山那边的尝试,一个是酸笋,一个是豆腐,酸笋还要过几天才能去开坛,但豆腐卖得属实不错,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。
陶秋菊满意地点点头,汤氏族人们已经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,显然是立住了。
尤其是陈氏等一批妇人冒了出来,她们在陶秋菊的榜样带领下,心思都开阔了不少,外面的事情也都更加敢于去做决策了。
相信只要给她们舞台,有朝一日她们必然不会比男子更差。
另外听说族里关于相亲的争议,陶秋菊听到老人们的妥协让步,还有点小惊讶,实在是没想到他们,竟然比现代绝大多数老人还思想开明。
“那是,汤家老人们可是一点都不迂腐,想当初我们刚穿过来的时候,族里主动帮着我们家去争取分家,然后族长还特意交待族里人要多照顾我们,族里人也都是如此做的,可见大家格局都挺大的。”汤小米不禁感叹道。
陶秋菊显然也如此认为,“现代人很多人还不如他们,看来所谓的老封建,可是形容错了。”
听到这话,汤小米不禁“噗嗤”一笑,笑着说道,“你别用这个词好不好,我们现在可是真正的老封建了,哪里能这样形容自己的,哈哈。”
陶秋菊一想可不是嘛,她们穿越后,在后人看来,可是顶顶的老封建了,不禁也是一笑,氛围更加轻松起来。
然后汤小米又继续说起族里的事情,只说建房那边挺顺利的,只等着地基挖好就慢慢买材料开建了。
还说了她爸那边水泥试验也挺顺利的,配方已经弄出来了,但是生产制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解决。
这时候陶秋菊才想到自己还有个老公,实在是忙昏头了,回来就忙个不停,连汤大强都还没顾得问上一句。
“他被徐家私兵那边的李参军,就那个钱粮官,叫去建水力磨坊去了。”汤小米说道。
陶秋菊这才了然地点点头,就说嘛,怎么没跟着女儿一起过来找自己,原来是去山里了,那还算是情有可原,她决定原谅他。
汤大强:谁原谅谁呀!
“这水力磨坊确实不错,回来让他去南城那边也建几个,那边有不少秦淮河支流,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建,到时候给大家省省力,也给族里多个营生。”陶秋菊筹划道。
汤小米点点头,不过她没有细问,只是默默同情了下她爸,回来又有事情等着他了。
另外她又说起四个弟弟,说他们挺好的,每天玩得挺开心。
现在不像现代城市里,现在基本上都是熟人社会,加上有族人们的精心照看,陶秋菊这出差倒是没有太多担心他们,不仅忘了老公,也差点把自己还有四个孩子都忘了。
汤小米见了她妈的这一幅忘崽的表情,不禁再次同情了下四个弟弟。
实在陶总一旦陷入工作模式,就总是全神贯注、废寝忘食的,她从小就感触颇深。
两人接着又絮絮叨叨说了不少,饭都快吃完了,陶秋菊才说起外面的情况。
听到徐知诰的军队受挫,汤小米倒是觉得预料之中,“当初徐温带兵过去,也是御敌不利,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求和,徐知诰又不是军事天才,肯定没办法说如有神助一样立马克敌。就是我一直没想通,为什么徐温会派了徐知诰去。”
“毕竟我之前看过一些文献,说徐温其实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把徐家交给徐知诰,其实直接到他临死前,他都没有下定这个决心,当时要不是他死得太快太突然,来不及部署,这徐家还落不到徐知诰手上。”她补充说道,她最近一直在想这个安排背后意味着什么,却一直没有想通。
陶秋菊却说道,“其实我倒是挺能理解徐温的这种做法,你要知道,真正的接班人培养,不是让他去冲锋陷阵以身犯险的,而是会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从基层做起。”
“你看徐温当初对他长子,以及对现在徐知询就能知道,这两个亲生儿子可都是放在手边一点点去接触政务。反而他如此对待徐知诰,是对待普通下属的做法,能赢自然最好,输了便能轻易舍弃不至于心疼,总之就是把徐知诰当高级打工仔在用。”她补充说道。
“那徐知诰知t道吗?”汤小米不禁问道。
“肯定知道,所以他更想要抓住机会,如果能胜,他未来就能有更多主动权,而不至于继续接受徐温的摆布,所以他不得不赌一把。”陶秋菊分析道。
汤小米点点头以示明白,心中却忍不住忧虑,实在是不知道徐知诰能不能赌赢。
如果能赌赢,徐知诰说不定能够更快一步走到那个位置。
但是如果输了呢,这是不是历史上就没有徐知诰登基这回事儿了啊!
她忍不住皱起眉,历史因为他们一家已经发生改变,未来如何走,大方向她还可以判断两下,但是具体细节,尤其是眼下这场战争的走向,以及徐知诰能不能赌赢,她已经无法预测了。
“不要担心,只要我们有本事有价值,无论是徐知诰倒了,还是徐家倒了,甚至南吴倒了,我们都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。”陶秋菊反过来安慰汤小米。
汤小米只得祈祷徐知诰天命所归,另外他们还有两个族人过去拼前程去了呢,徐知诰赌赢了对他们一族显然更有利。
不过确实像她妈说的,眼下她们什么都做不了,只得专注于金陵城建。
这个事情做得好的话,相信无论是徐家还是其余家族,应该能够更加重视陶秋菊的价值,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变化,护住一族人总不至于太难。
所以母女俩没再多说,而是分头又去忙活了。
汤小米自然无法去城建帮忙,她除了背后出出主意,其余的啥也做不了,毕竟年纪和体力都有限。
便只能拿着她妈允诺的五百两银子,去南城置办产业去,买买买还是没问题的,尤其还有陶总的面子在,她打算多买几个铺子。
只是银子在西北角的帐篷里藏着,她需要先回去取,明天早上再去定淮门外等着搭卖菜的便船去南城那边。
而陶秋菊则直接去了南城的徐宅,管事们待的地方。
她虽说把任务都布置下去了,但总是不能做甩手掌柜,还需要去现场盯着的,随时有问题还需要她的指示。
而她昨天说的第一项任务,就是先把渡口到城门口的那段路重新修一下,实在是太坑坑洼洼了,影响进城的速度,以至于很多路过的商船,都不爱在他们这里靠岸补给。
这路,可以预测到后面的承载人口流动量会很大,所以陶秋菊一再交待要修好。
而接了这个活的,正是徐管事,他是徐家的家生子,之前风评不错,因此陶秋菊决定把这第一个任务交给他。
而他投桃报李地叫来了汤家还在废墟上清理的四百人,准备找了他们做。
到不全是看陶秋菊的面子,而是汤家这些人确实干活卖力,干得又快又好。
因此下午陶秋菊过去城南宅子里的时候,徐管事就已经有了方案。
他带着两个之前在别处修过官道的老人,一起就把商议的方案去找陶秋菊汇报,执行率实在是杠杠滴。
这修路,大差不差的,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。
只是因为这条路要额外修好,所以会多一些工程量。
首先便是底层地基非常重要,为了使道路坚固耐用,需要铺设大石块作为基础,才能稳定道路的结构,防止下沉和塌陷。
第二层,便是需要用小碎石填充空隙,以平整道路表面,确保道路四平八稳,便于行人和马车通行。
第三层是粘土层,这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行走和驾驶体验,夯实后就会更加平整好走。
陶秋菊边听边点头,对于徐管事的这些想法都给了肯定答复。
只是关于道路的宽度,徐管事提的是一丈的宽度,这是当前官道常见的宽度,三米多,足够两辆马车并驾齐驱。
陶秋菊却直接说道,“再扩宽一倍吧,直接做两丈,可以供四驾马车并驾齐驱。”
边上的老汉儿只觉得她不懂,赶紧解释道,“可是目前官道基本都是一丈宽,甚至一些还没有一丈,足够用啦,更被说现在金陵城一共没有几驾马车,就行人走路的话,用不了多宽的。”
陶秋菊却很坚持,“就按两丈做,今后金陵城肯定会有更多人,这进城这一段路不做宽一点,到时候车马都堵在城外进不来,岂不是麻烦,索性一次性做到位。”
下首的老汉还想争执两句,被徐管事连忙扯住。
这老汉技术人才不懂事,他可是很懂得的,别看上首的陶大夫面色和气,但其实是个狠角色。
犯了事的李管事,据说已经全家被徐温控制住了,之前贪的钱也全部被搜罗出来,估计难逃一劫,消息传过来后把其余管事们吓得老老实实。
因此尽管徐管事想象不到有一天金陵城外会人山人海的画面,但还是听话地领了命。
只说会按照四丈去做,但时间需要多一点,不过力争在二十天内做好。
这个时间在陶秋菊的预期内,虽然人手多,路程也不算长,但是一层一层又一层,工程量实在不小,所以二十天她能接受。
两人又说了一番预算和物料的使用,然后徐管事才拿着陶秋菊开的条子退下了。
这条子上便是写给管物料的吕管事,让他按额拨付材料给徐管事这边。
徐管事自然脚步带风赶紧去安排了,而陶秋菊没有闲下来,又接待了另一个管事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