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格党小说 > 武侠仙侠 >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> 第180章 测数据暗绘冰面图 设奇策巧借冰坝势

第180章 测数据暗绘冰面图 设奇策巧借冰坝势(1 / 2)

1865年的冬天(同治四年)比以往时候来得更冷一些。鹰嘴崖与灌河交汇处,一队太平军悄悄地潜伏在河岸边。

灌河冰面泛着幽蓝的光,贺静安蹲在冰窟旁,手中铁制冰钻(由长矛头改制而成)还滴着冰水。他将取出的冰芯举到月光下,冰晶折射出细碎的光斑,照见冰层中央那层暗褐色的杂质——三日前上游飘来的芦苇碎屑,被冻结在冰层深处,形成天然的“年轮”。“冰层因水流速度和温度差异,形成分层现象,这是灌河冰面的典型特征。”他低声自语。

“曾将军,您看这冰芯。”贺静安将冰芯递给曾水源,后者接过时,冰碴子顺着粗糙的指缝滑落,“最上层是新冻的薄冰,不过两寸;中间的青冰足有五寸厚,夹着芦苇碎屑,冻得瓷实;最下层的白冰是去年的老冰,估摸有三寸。”他忽然用冰钻轻敲冰面,空洞的回响惊起夜栖的水鸟,“若按老猎户的说法,五寸青冰能承两匹马,可这灌河水流急,冰层里夹着气泡——”

曾水源猛地将手中的石锁砸向冰面,“砰”的一声闷响,冰面蛛网般裂开细纹,却未完全破碎。他蹲下身子,用匕首撬起一块冰碴,放在嘴边呵气,白雾中隐约可见冰层内部的气泡结构:“萧军师说的没错,这冰层像千层饼,看似厚实,实则夹层多。得想个法子,既能测承重,又不被清妖察觉。”

贺静安忽然从腰间解下牛皮水囊,倒出半碗掺了铁屑的河水,泼在冰面上。铁屑在月光下泛着银芒,顺着冰层的纹路扩散,渐渐聚成几处光斑——那是冰层最薄弱的地方。“这是萧军师教的‘磁石探冰术’。”他摸出怀中的磁石,悬在冰面上方,铁屑竟随着磁石移动而轻轻震颤,“磁石能吸住铁屑,铁屑又顺着冰层裂缝聚集。若某处铁屑聚得密,便是冰下有空洞。”

曾水源点头,忽然指着远处的芦苇荡:“让弟兄们把浸过桐油的芦苇捆成筏子,压上石头,推到冰面中央。若芦苇筏沉了,说明冰层太薄;若能浮着,再往上加石头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每块石头要刻上斤两,回头把数据报给萧军师。”

子时三刻,十名太平军士卒推着芦苇筏向冰面中央行进。最前方的阿桂腰间缠着浸过虎骨油的麻绳,每走十步便用铁爪鞋在冰面刻下标记。忽然,冰面发出“咔嚓”声,阿桂猛地止步,回头喊道:“曾将军,冰裂了!”

曾水源立即啜唇发出鸟鸣,这声鸟鸣在寒夜中格外刺耳。阿桂等人迅速退到岸边,只见冰面中央的芦苇筏开始倾斜,石块滚落水中,溅起的水花瞬间结成冰碴。贺静安掏出怀中的温度计(由赖汉英改良的水银柱式),借着月光读数:“零下十二度,冰层本应更结实,可这灌河是活水,冰下暗流——”

“换马试试!”曾水源忽然想起什么,命人牵来两匹战马,在马掌上绑上木板以分散重量。战马刚踏上冰面,冰下便传来闷响,像有巨兽在蠕动。其中一匹马突然受惊,前蹄陷入冰窟,冰层轰然破裂,马身大半坠入河中。士兵们慌忙用套索将马拖回,湿漉漉的马鬃上结满冰棱。

贺静安望着河中漂浮的碎冰,忽然灵机一动,眼前浮现出讲习所里萧有和讲解浮力原理的画面,这让他顿时有了灵感。:“曾将军,我曾在讲习所听过一夜成城的故事,古人能用水冻冰筑城,咱们可以用‘冰筏法’。用水取冰,再把冰块凿成三寸厚的冰板,拼接成筏子,再在上面堆放石块。若冰筏能承载千斤而不碎,说明冰层足够承重。”他边说边用冰钻在冰面划出方格,“每块冰板长宽三尺,接缝处用雪水粘合,再浇上冷水冻实。”

曾水源颔首,立即下令:“我们连夜试制冰筏。另外,寻隐蔽处烧十锅热粥,弟兄们测冰时轮流喝,别冻坏了身子。”他忽然瞥见贺静安的手已冻得通红,解下自己的狐皮手套递去,“拿着,这是萧军师赏的,说能防冻疮。”

贺静安推辞:“末将皮糙肉厚,扛得住。”却见曾水源板起脸,只得接过手套,指尖触到手套内侧绣着的“圣兵”二字,心中一暖。

寅时,第一块冰筏制成。贺静安指挥士兵将冰筏推到冰面中央,又让人抬来两口装满鹅卵石的麻袋,每袋足有百斤。当第二袋粮食放上冰筏时,冰面突然发出“咯吱”声,冰筏边缘出现细密的裂纹。贺静安立即示意停止,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,在羊皮纸上记录:“冰筏承重:二百三十斤,冰裂于接缝处。”

曾水源看着记录,沉吟道:“咱们的破冰船每艘载重三百斤,若冰层只能承二百三十斤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