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
却说薛家虽不肯叫人知道,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不久薛蟠之事便阖府皆知了。
姊妹们恐宝钗心里不自在,都不在她跟前提起,只史湘云素性豪爽不羁惯了,又自以为同她比旁人好,时时贴心宽慰。
宝钗心中不耐,又不好怎样,只每每听的烦躁不已,见了她倒要有些怵,只怕又口无遮拦,哪壶不开提哪壶。
就这般熬了些时候,终于到了可以进宫的日子。
这大半个月,薛蟠在里头如进了吞没声息的黑窟,不许看视,连东西也不许送进去,外头更是一丝消息打探不到。
从前哪里见过这种阵仗,便是打死了人,也是一天监没进过,这会子不过是要纳一个小戏子,就值当这样?
薛姨妈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,直急得心都焦了,好容易候着王夫人进宫,忙打点了稀财珍宝给带着,只盼元春发话,能立时叫薛蟠归家。
元妃宫里,王夫人诉完思念之情,便将薛蟠之事说出,本以为元春会立时答应,却见她良久不语。
“娘娘……”
殿里已摒退宫人,元妃仍看了看窗边四周,才道:“我同荣亲王素来没什么交情,恐怕说不上话……”
“求求皇上呢?”
元春又是一阵沉默:“陛下一贯疼爱这个弟弟,等闲不肯叫他不高兴的。”
王夫人道:“我瞧着皇上还是看重你的,你姨妈也是可怜,况还有宝丫头……你就帮帮他们罢。”
元春道:“你老实告诉我,薛家表弟为人到底如何?”
王夫人闻言,眼神有些躲闪,半晌支吾道:“也算是个好孩子,对他娘,对我也都是极孝顺的,只年少轻狂,结交了坏朋友,才叫勾着做了些荒唐事,人品还是很憨厚老实的……”
元春久在深宫,消息不通,这两年才熬出头来,也没工夫去了解从前的事,家中一切信息都来源于王夫人。
可荣亲王不是无故放矢之人,又一向与薛家无由,怎会突然如此呢?
是以有此一问。
听了母亲的话,又瞧她神色,元春心中隐隐对于从前的认知有些动摇。
她在宫里这些年,察言观色是立身之本,自然看得出来母亲有所隐瞒。
“黛玉表妹最近如何?”她想了想,另起话头。
“好好的,提她做什么?”王夫人不解。
“母亲从前只说她不如宝钗妹妹,可我近日常想,她若当真如此不堪,怎会如此得太后喜爱?”
她做女官时也想过走太后的路子,却总不得其门而入,因此心中总觉得太后难以亲近。
“不过是运气好,救了亲王……”
“母亲!”
“好好,”王夫人声势弱下来,“凭良心说,那丫头模样儿是顶好的,可就是性子我不喜欢。”
见元春不以为然,又补上一句:“且她身子不如宝丫头康健,还总不搭理人,惯爱朝你弟弟使小性儿······”
元春若有所思,王夫人又道:“我说宝丫头配宝玉好,你听了老太太的,总说要见过林丫头再说,可你瞧,省亲时她便不在家中,这也说得过去,毕竟因着太后娘娘的缘故。”
说着凑近了道:“可她既得宠,能常出入宫廷,为何也不主动来给你请安?可见心中是没你的。”
元春极疼宝玉的,听王夫人说,早有了一层不喜,这会子心中更是熄了想法,再不提林黛玉如何。
只犹豫道:“可薛家毕竟是商人,身份上难免有些不匹配。”
王夫人一听,心下不虞,老太太也是这番话,贾政也是这番话,怎么她的亲戚就是比不上林家,就是上不得台面的?
只是女儿已是贵妃,她再不高兴也不敢表露。
但知女莫若母,虽一向有些木讷,可对付女儿她有的是法子。
因此也不反驳,只叹道:“娘娘进宫这些年,好容易熬出来了,上回省亲,可光耀了!”
元春回想起那时的风光,面上也露出微笑:她在宫里心酸煎熬,为的是什么?有此一遭,俱都值了。
王夫人见状,话锋一转,捏着帕子擦擦眼泪:“当时建园子,要那么一大笔钱,府里一时拿不出,我急得燎泡长了满嘴,整日整日的睡不着觉,便想着,林家家底厚,又没什么开销,若能援手,那可解了燃眉之急了,但是老太太一口回绝,我那时真是绝望了,我的女儿这辈子恐怕只这一次机会,若不能,往后再不能回家了,想起来就忍不住落泪······”
越说越伤心,当真落下泪来:“你父亲只叫那姓赵的哄着,见着宝玉都非打即骂,哪还有心思管这些!到底是你姨妈,她家也不清净,孤儿寡母上京投奔,可我一说,她二话不说就拿出钱来,只为了叫你能回家看看,如此,这园子才建起来。”
元春也早已动容,她知道建园子薛家出了银子,却不知道,这里头还掺着林家。
忙劝住了泪,道:“母亲都如此说了,我少不得试一试,只是荣亲王一向不与朝臣结交,和咱们家原没什么情分,未必肯卖我这个面子······”
王夫人道:“不是还有皇上,再不行,还有太上皇和太妃呢·····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