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(1 / 2)

第104章

“姑娘,赵姨奶奶跟前的小鹃来了,老爷还未回府,姑娘可要见一见?”

黛玉半靠床头,手中的书许久也没翻过一页,闻言将书搁下,“来做什么?”

贾珍父子参与北静王谋逆,东府已阖府下狱,荣府却因元妃之故少被牵连,虽夺了爵位,但老太太的诰命还在,贾政的官职也未受影响,因此还举家住在荣国府内。

当日林如海阵前所说,早已传遍京中,荣府趁便与宁府恩断义绝,更几次三番前来示好,黛玉始终淡淡的,也不大肯见,林如海更是朝事繁忙,十次里也就匆匆见上一回。

只此前皆是贾琏、李纨等前来,怎么今日却派了赵姨娘身边的小丫头来?

“说是······”新月有些犹豫,小心道,“三姑娘被南安太妃认了义女,封为公主,五日后便要和亲南蛮。”

黛玉闻言坐起些,惊疑道:“怎的如此突然?”

“听闻南安王爷战败被俘,南蛮那边要一位公主和亲才肯和谈,”新月放轻声音,道,“这人选本该是南安王府的郡主······可太妃舍不得,前些日子便开始满京城递帖子,想要见见京中各家贵女,最后······只那边府里接了帖子。”

黛玉怔了一瞬,垂首讽笑,半晌才道:“三姑娘素日只当为生母所累,却不想,大难临头,她殷勤侍奉之人便第一个推她出去挡灾,反倒是一向瞧不上的亲娘为她想尽法子四处奔走。”

又想到自己母亲,不免泪意上涌。

新月见状,忙打岔:“那姑娘可要见吗?”

黛玉轻咳两声,以帕掩口,“不见了,我既知她来意,又无能为力,不见也罢。”

“那我便打发她回去,”新月将窗子关了半扇,又端来一蛊吊梨汤,“姑娘用些吧,近来天干,这个润肺最好,也能压一压咳嗽。”

黛玉接过,倚着锦被迎枕,慢慢喝了一口才道:“去吧。”

当日住在贾家时,王夫人同甄家来往亲密,私交甚笃,外祖母和两位舅舅不知,她当真也不知吗?

自回京后,这个疑问便盘桓心头,挥之不去。

当晚,林如海下朝回府,在前厅徘徊许久,终是迈步往黛玉的院子走去。

归京也有些日子了,叛党谋逆之事已到了收尾阶段,他终于能腾出空来了,却近乡情怯,不知该怎么面对女儿。

可总躲着也不是办法,这日终于下定决心同黛玉好好谈一谈。

父女俩相顾无言,半晌方开口:“为父不是有意要瞒你,只是不知如何说起,便一直耽搁,竟不想,叫你知道的这般突然······”

“父亲不必多言,玉儿都明白,以当日情形,若不能与贾家撇清干系,林家往后再难自处。”黛玉垂首,“前因后果,王爷也已悉数同我说了。”

林如海如释重负的点点头,又道:“你外祖母年岁大了,此番乍闻你母亲和元妃之故,受惊伤心之下大病一场,如今卧床养病······你若得空,便去看看,勿论旁人如何,好歹疼你一场,就算是替你母亲尽孝也罢。”

“事已至此,你便看开些,你母亲定然也不愿你日日挂怀,郁结于心。”林如海拍了拍黛玉肩膀,道,“你只管安心备嫁,旁的一切有我,为父必会给你母亲讨回公道!”

黛玉微微抿唇,点点头,到底是没有将心中所疑问出口。

“老太太,起来用些参汤吧。”鸳鸯轻声唤道。

贾母双目微动,慢慢擡起手,鸳鸯忙握住小心将人扶起。

“家中境况,哪里还有余钱上外头买人参去······”贾母靠在迎枕上,有些气力不足。

她虽还有些资财,但坐吃山空,也撑不了几年。

鸳鸯面上挂起笑:“是前儿林姑娘使人送来的,整整一盒子全须全尾的百年老山参呢,送来的人说了,叫您尽管用,千万养好了身子。”

贾母闻言,眼睛略睁开了些,“如今我这里补品药材不说,连吃用都是林丫头供着,她自己还在病里,倒要为我挂心······”

“如此,老太太更要宽心,快喝了这参汤,养好身子,才好叫林姑娘放心啊!”

想起当日情形,不由暗恨:都是贾珍那恶贼,拖累家中不说,竟还伙同外人害了敏姑奶奶!那日一得到消息,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,痛的险些昏死过去,幸而林姑娘从前给的一瓶子丸药还剩下两颗,这才捡回一条命。

鸳鸯悄悄擦去眼泪,小心将参汤吹凉喂给贾母。

这府上自前头琏二奶奶在时便入不敷出,亏得她有手段,又要强,想着法子腾挪倒换,好歹撑住了体面。

可自她去了,二太太领着大奶奶和宝二奶奶重新管家,越发花出去的多,进益的少,使唤的人放出去一批又一批,一应吃穿用度也越发不如,如今主子们吃的用的,还不如从前家中奴才们所用。

二太太是不会像凤姐般用自己嫁妆贴补的,大奶奶更是只进不出,宝二奶奶又是个不肯出头的,现下这府里,已是寅吃卯粮,可着人头做帽子尚不能尽着用了,主子们自然抱怨不已。

又因宫里娘娘薨逝,二太太索性称病,彻底推了管家事宜,成日躲在房里养病,大奶奶每每拿着账册去回事都吃了闭门羹,只得回头要同宝二奶奶商议,偏近日宝二爷发了病,情形不太好,宝二奶奶要在跟前照料,如此只独余大奶奶一人主事,可她又没有凤姐儿的手段,家里便越发乱起来。

也就只老太太这里,一应是由林姑娘供养,才能仍和从前一样。

鸳鸯叹了口气,不再多想,安心服侍贾母吃药。

春日天晴,阳光正好,各色花草挂着露珠,太阳一照,五彩晶莹煞是好看,仿佛琉璃珠儿般剔透。

黛玉早起披着一件淡紫兰草刺绣长衫,手中拿着本书坐在廊下,看着丫头搬搬擡擡,将喜阴的花草搬到阳光照不到地方,有那喜阳的,便挪到太阳底下。

洒扫搬移,各司其职,忙中有序,一片热闹。

新月等也搬了绣凳在廊下,围自家姑娘坐着,边做针线边闲话几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