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火摇曳,映照在元和帝那一张威严肃穆的脸上,在他身旁,高伦微微躬身,侍奉左右。
良久,元和帝抻了个懒腰,将朱笔扔到一旁。
高伦连忙以眼神示意,有小太监上前,端来温热煲汤。
“陛下,这是我刚让御膳房给您熬的补汤,您日理万机,喝些汤补补吧。”
高伦笑着说道。
元和帝哑然失笑:“朕好歹也是一位武道修者,还不至于因为这点工作就伤了身体。”
虽这么说,但他也没有拂了高伦好意,端起汤喝了几口。
“高伦,天策府那边怎么说?”
“天策府六大天将世家,已是调兵遣将。”
元和帝微微颔首,对于这些没有问题的军事调令,天策府六大世家还是完全听他这位皇帝的。
但具体事务,他这位皇帝就插不上手了,这是皇权与天策府武将间的矛盾。
“明日,你去一趟太虚玄门,请示元君,若想要让其他圣地派遣高手,还是要由太虚玄门出面。”
虽然明面上,各大圣地都是大周子民,听皇帝的旨意。
但实际上,各大圣地更像是自治州,许多事情都是自行决断的。
此次妖族入侵阴阳道宗,各大圣地唇亡齿寒下,必然会派出高手配合天策府。
但是这件事如果由他这位皇帝下旨,那些圣地可能会阳奉阴违。
唯有天下第一圣地,由那位道门第一人坐镇的太虚玄门出面,各大圣地才会真的听令。
这是皇权与宗门的矛盾,同样难以缓解。
也就是如今大周还在鼎盛,又有圣祖镇压,这些矛盾才没有出问题。
若真是圣祖不再,大周进入衰落期,皇权与天策府,皇权与圣地宗门之间,这些矛盾一定会出大问题。
“喏!”
顿了下,元和帝又问道:“宁易当真修成了阴阳道宗至高法相,不到二十岁,就练成那道宗最高神通?”
高伦笑道:“宁易可是圣祖看好,我怎敢对陛下撒谎,我亲眼所见,宁易以那至高神通,以第六境身,正面击溃了陈深这个第七境。”
元和帝微微颔首,他又是转换话题道:“小九还没回来?”
“我回来时,曾去见了九公主,但九公主说要在道宗再待几日,想来最多十日后,九公主就回到帝都了。”
看到元和帝眉头微皱,似是对九公主不听自已的话而不满,高伦见缝插针,说道:“在道宗时,我也与九公主有过一些交流。”
“我虽是阉人,但也能看出,九公主是对那宁易情根深种,宁易犯了道宗规矩,正被责罚,九公主估计是想要与宁易告辞后,再回宫中。”
元和帝神色稍缓,对宁易赞道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宁易如此天赋,却不自傲,知性明理,真是大周年轻一辈的榜样!”
身为皇帝,元和帝最厌恶的就是武者仗着自身实力,不守周律,肆意妄为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。
他也明白侠以武犯禁的道理,不过在这武道为尊的世界,元和帝禁止不了武道,也只能顺其自然。
小九喜欢宁易,宁易又得圣祖赞扬,自已或许能在这其中做做门道。
元和帝如此想着。
这时,有太监到来,轻声道:“陛下,您今日该翻牌了。”
元和帝看了看那些木牌,摆了摆手:“不用翻牌了,朕今日就去静妃那里。”
静妃,正是洛青婵的母亲。
……
帝都郊外,有一道观建在白云山上。
此山不高,道观沿山而建,面积虽大,但相比于其他圣地,这里就显得过于朴素了些。
然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这座道观,依然是天下香火最是鼎盛之地,因其乃是天下圣地之首,太虚玄门的宗门所在。
太极殿内,有一身穿朴素道袍的道人坐在蒲团上。
道人却是一女子,外貌看去也不过二十几许。
咋一看,这女冠五官平凡,如那芸芸众生,毫无特色。
但当其五官与体态结合在一起,真是巧夺天工。
其眉如远山,眼如繁星,肤如雪,气质如清风,若幽月,体香似兰花,曼妙身躯更是山川起伏,多一分则腴少一分则寡,极尽完美,如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有人喜欢白瘦,有人喜欢丰满,‘美’这个词在不同人眼中,有不同的姿态。
然而这道人就如大自然精雕细琢,任何人在她身上,都似直面天地之美,感悟到自身对美的一切理解,从而领悟天地之妙。
这道人,正是道门第一人,被称作天下第二,太虚玄门千年来唯一的掌教,止观道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