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攻心为主(2 / 2)

或许,

这也是历史中姚贾为何与李斯联手杀害韩非的原因之一。

韩非之语亦是一个重要诱因。

“出使赵国,应派身份显赫者代表我国,更能体现我大秦因情势所迫而求盟。

臣推荐昌平君芈启,论身份,他是长公子之母的父亲;论地位,则是我大秦的上卿,由昌平君出使更为合适。”王绾站出来大声建议。

显然,

他也想借此机会与李斯竞争。

王绾话音刚落,

嬴政眉头微皱,陷入沉思。

王绾和李斯忐忑地注视着嬴政,身为秦国臣子,他们深知朝廷如今已完全掌控在君王手中。

作为臣属,要想长久荣宠,只能依赖君主,因此只能提出建议。

“相邦所言甚是。”

“以昌平君的身份前往,确实能让赵偃相信我们是出于无奈才求盟。”

片刻后,嬴政缓缓说道。

听罢,

王绾面露喜色,而李斯则略显失落。

此次若能完成出使之功,无疑是一项大功。

“昌平君虽然有些本领,但出身于敌营,论口才未必擅长。

姚贾却能言善辩。”

“传朕密旨。”

“任命芈启为主使,姚贾为副使。

待尉缭计划完成后,时机成熟,两位即刻前往赵国出使。”嬴政立刻吩咐道。

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原本以为推荐无用的李斯此刻也露出喜色。

“大王英明。”

王绾和李斯相视一笑,异口同声道。

“父王。”

“韩非已被关押在诏狱近半月,不知父王打算如何处置他?”

“儿臣听闻韩非是当世奇才,若能为我大秦所用,定能增强国力。”

扶苏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。

此言一出。

李斯心中一震,眉心微蹙。

“果然如此。”

“扶苏在拉拢韩非。”

李斯握紧了拳头。

他对这位同窗的能力再清楚不过。

如果韩非真的被扶苏收服,那对他来说绝不是好事。

另一位法家巨匠,岂不成了自己的对手?

李斯瞬间洞悉了扶苏的目的。

“启禀大王。”

“臣曾与韩非同在稷下学宫求学,师从荀子先生。”

“依臣之见。”

“韩非向来忠诚耿直,要他真心归顺大秦,绝非易事。”李斯立刻站出,装作一副无奈又深知韩非的样子说道。

“那么,依廷尉之言,韩非便无法为朕所用了?”嬴政看着李斯问道。

韩百官与韩非一同押解而来,其中愿意归顺、有才能的官员已安排事务,家属也将作为人质送往大秦。

至于不愿归顺的官员,官职较高的直接处决,家人贬为奴仆。

唯独韩非。

将韩非捉拿至秦国后,嬴政一直未召见他,而是将其关押在诏狱中,不予理会,或许是在打磨韩非的心性,以便日后召见时能顺利收服。

“父王。”

“儿臣认为韩非才华横溢,但也傲气十足。”

“只需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必能让其为我大秦效力。”

“儿臣愿代父王前往诏狱劝降韩非,请父王恩准。”扶苏跪拜道。

李斯见状心中焦急,随即走出来说:“大王,韩非是臣的同学,也是多年的挚友,臣愿意前去劝说他。”

看着殿内争相请缨的二人,嬴政目光掠过,见到扶苏时眼神微微一沉,但很快隐去,只留下一抹短暂的不悦。

片刻间,嬴政定睛看向李斯:“廷尉代朕前往一趟吧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李斯连忙答应,眼角瞥见王绾,带着几分得意。

扶苏则是一脸失落退到一旁。

王绾忧虑地看了他一眼。

待群臣散去后。

“王绾。”

“扶苏。”

“一次又一次……”

嬴政望向殿外,冷冷念出两人的名字,似有深意。

身旁的赵高听见后,脸上毫无波澜,内心却泛起喜悦。

宫中。

扶苏与王绾同行。

“公子适才太心急了,绝不能向大王请求前去劝降韩非。”王绾神色忧虑地说道。

“为什么?”扶苏疑惑不解。

“君王最在意的是什么,公子知道吗?”王绾反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