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封自知气量宽广,绝非心胸狭隘之人。
因此,他认为此傻子并非扶苏派遣,而是其下属中的愚钝者。
营外。
砰的一声。
孟甲被重重摔在地上。
“公子。”
“你可还好?”
“你们竟如此放肆,怎敢这般对待我们的公子。”
孟甲的几名随从疾步上前,将他扶起,愤然瞪视眼前的亲兵。
然而,那些亲兵略作打量,便不屑理会,径直转身离去。
“赵封。”
“此仇,孟甲铭记于心。”
“定会让你尝到苦果。”
孟甲满面怒容,望向军营,对赵封充满怨恨。
显然,赵封对此毫不在意。
若非身处秦国,而是在他国,或许赵封还会顾忌士族势力,但在秦国,士族已被皇权彻底压制,且嬴政扶持了许多新兴贵族,这些新贵正是对旧贵族权力的分割。
……
时光飞逝。
赵国,邯郸。
“启禀大王。”
“秦使已在殿外候旨。”
廉颇出列,高声说道。
“宣。”
赵偃挥袖示意。
“大王有旨,宣秦使觐见。”
身旁侍立的寺人朗声宣布。
应命。
只见两名身着秦廷官服的男子缓缓步入大殿,前者为正使芈启,后者为副使姚贾。
二人入殿后,俯身一拜:“大秦使臣芈启拜见尸体。”
“大秦使臣姚贾拜见尸体。”
两人低首鞠躬,态度谦卑。
“寡人无意与尔等秦国多言,直言吧,嬴政派你们前来所为何事?”赵偃面色阴沉地说道。
“回禀尸体。”
“外臣遵大王旨意,特来与大赵商议签订两国互不侵犯之约。”芈启洪亮地答道。
“嬴政欲与寡人缔结互不侵犯之盟?”
赵偃一怔,心中暗喜,但随即浮现一抹冷笑:“秦赵之间有何渊源,此事你等岂会不知?”
“尔等无缘无故与我赵国结盟,究竟意欲何为?”
“莫非认为寡人愚笨不成?”
芈启闻言立刻回应:“吾王心怀善意,昔日秦赵交锋之事早已成过往。”
“寡人却难以认同嬴政会有此等举动。”
“盟约之事,且待后再议。”
“尔等退下。”赵偃挥袖示意,毫无波动。
二人面露焦急,芈启更是紧咬牙关,高声说道:“吾王若能与我大秦订立盟约,免去商税之一成,便是明证。”
赵偃眉间闪过一丝疑惑,身旁众臣亦有所反应。
“莫非秦国有变?否则怎会如此急切?”赵偃心中思忖。
然而,在未查明尸体前,他并未贸然决定。
虽非贤主,但也非愚者。
“送秦使入驿馆歇息。”赵偃下令。
随即数名宫中侍卫入内,引二人出殿。
芈启与姚贾皆显无奈,随侍卫离去。
待他们走后。
“诸卿,莫非秦国有难?不然嬴政岂会仓促求盟?”
赵偃转向群臣问道。
“启禀大王,据老臣所察,恐是秦国内部生变。”
赵上将庞煖出列,他是三位上将中始终坚定支持赵偃者,而廉颇、李牧本属赵佾阵营,然结局亦不得不认可赵偃之君位。
“秦国内部生变?”赵偃蹙眉思索。
心中暗念:“难道相国会意了?不对,若是如此,使者必不会隐而不言。”
“依老臣之见,恐是韩国之地出了问题。”庞煖继续补充。
赵偃缓缓颔首。
就在此时。
“报!”
“韩地密信。”
一名赵国士卒匆匆忙忙闯入宫殿,双手捧着一封尚未拆封的密函。
“速速呈上!”赵偃高声催促。
旁边的侍从立即上前递呈密函。
待赵偃拆开一看,原本对秦王请盟之事感到疑惑不解,此刻却恍然大悟。
“哈哈哈哈哈!”
“寡人还在想嬴政为何突然要和我国结盟,原来是因为韩地出了大事。”
“韩地各地暴发瘟疫,致使秦国遭受重大打击。”
“甚至好几个粮仓都遭焚毁了。”赵偃大笑着说道。
“照这样说来,”
“秦国担心我国趁机出兵攻打他们,所以才主动向我国提出结盟。”庞煖随即也明白了其中缘由。
“确实如此。”
“虽然我国与韩地不接壤,但魏国与韩地相邻,只需寡人一道旨令,我国随时可以从魏国借道进攻秦国。”
“如今韩地局势混乱,嬴政想必已经焦头烂额了吧。”
“嬴政啊嬴政,他终于也开始害怕寡人了。”赵偃更加得意地放声大笑。
“依臣之见,咱们不能与秦国签署这个盟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