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秦国时代。
众多大秦将领常被王翦的威名所掩盖,但毋庸置疑,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,绝非等闲之辈。
“遗憾啊。”
“我不是负责驻守秦国境内的人,不然倒是可以去咸阳见识一下秦始皇的风范了。”
赵封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屠睢船队,心中也泛起一阵失落。
对于那位被后世奉为千古一帝、始皇帝、祖龙的秦始皇,赵封充满好奇。
这位开创历史的尸体究竟有何等容貌?又有着怎样的威势?
赵封内心满是疑问。
可惜,他受命守护渭城,没有上级将令不得擅离,若违令便是叛国重罪。
这是对将领的一种约束。
若将领随意游走,必生变故。
“主公。”
“魏军还算识时务,直接撤退了。”张明眺望魏国方向,嘴角微扬。
赵封扭头看去,原本密密麻麻的魏军此刻如潮水般退去。
“魏国今非昔比,他们不敢与我大秦开战。”
“韩国已灭。”
“如今最惧的是魏国,唯恐给我们出兵借口,若他们胆敢动手,抢夺郭开,便是我们的出兵理由。”
“这样的统兵将领,恐怕担不起这份责任。”赵封轻笑一声。
他对这些撤退的魏军心思了然。
“主公。”
“我们是继续前往隐岛,还是返回?”韩喜恭敬询问。
“当然是去隐岛,那里藏匿了一些不忠之人,必须处理。”赵封冷哼一声。
韩喜招揽了大量人手,其中良莠不齐,而赵封认为至关重要的忠诚者亦有不少不在其列,这些人必须清除,以儆效尤。
阎庭!
尽管允许天赋不足者存在,但绝不容许对赵封不忠之人存活。
这是赵封的原则。
……
魏都,大梁!
信陵君府邸。
“禀告信陵君。”
“镇守边疆的曹将军来信了,他迟到了,未能成功接应赵相。”一名属官毕恭毕敬地对一位神态沉稳且威严的男子说道。
信陵君!
后世称他为战国四公子之一,魏无忌。
在当今天下,他享有极高声望,于魏国更是被誉为安定国家的栋梁之才。
魏无忌身为魏尸体室宗亲,又是当今魏王的叔父,威望极高,且备受魏王信赖。
当他听闻属下的汇报时,脸上掠过一丝失落。
关于赵劫秦太后的事件,他自然有所耳闻,而且之前郭开已经通过密使与他商议,并获得了他的认可。
劫走秦太后,从渭水进入魏境,再返回赵国的计划,他也默许了。
然而,当前秦国实力雄厚,天下诸侯无不畏惧。
作为邻近秦国的魏国,在目睹韩国尸体后,难免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压力。
相较赵国,魏国的实力本就逊色;而与秦国相比,则更为悬殊。
“终究是事与愿违。”魏无忌感慨,“如果能挟持住秦太后,秦王定然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“以母相逼虽手段略显卑劣,但终究是一种针对秦的有效策略。”
可惜最终未能成功,魏无忌不禁叹息:“或许信陵君思虑过多。”
秦国攻打韩国时,声称韩国有挑衅行为,后来更主张讨伐秦国才导致自身尸体。
而魏国多年来与秦交好,秦不应无端发兵,一旦开战,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。
旁边的一名官员附和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听到这话,魏无忌眼中流露出失望:“朝中不知有多少人抱此心态。”
“所谓的正当理由也许在特定时刻有用,但如果有一国过于强大,这些理由便毫无意义。
秦对于我们魏国而言,已然如同巨兽。”
“若秦进攻魏国,我们必败无疑。”
“归根结底,最好的办法是不让秦找到借口,这样还能争取他国援助。
但若给了秦借口,他国也不会轻易出手相助。”
魏无忌满心悔意:“当初韩王求援时,我不该等待赵国的回应,而应直接派兵支援韩国,或许那样能让韩国多些抵抗秦军的机会。”
说到此处,魏无忌眼中的悔恨难以掩饰。
他年岁渐长,来日无多。
只希望在余生里守护魏国,避免落入秦人之手。
秦国愈加强大,他的忧愁也愈发深重。
昔日曾谋划联合抗秦,如今却因惧怕秦威而不敢行动。
合纵的局面已成为历史,攻守之势已然逆转。
听罢魏无忌的话语,身旁的随从默然无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