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0章争锋
小钟管事是个能干大事的人,行动力一流,马上就大张旗鼓地开始物色人手。
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,主要小钟管事这次也真没带来多少人手,靠自己人组队不现实。
那就只能在现有的队伍中挑选一支。于是小钟管事跟武平绩一样,也开始在城东球场的海选现场蹲点。
这一看,渐渐地也看出了一些门道。
小钟管事看的不是打球的人,而是比赛的运营模式。这种固定形式的分组对抗,捉对厮杀、层层晋级,这要是放在长安城得多吸睛?!不比打马球更能引发轰动?!
马球虽然是大唐的主流运动,但这个运动只能局限在贵人之间,养不起马买不起装备的人家可参与不进去。
但这个篮子球就不一样了,这篮子球他看根本不需要成本,唯一稀罕点的就是那颗球,薛寺丞也不知在里面填充了什么,竟然这样有弹性。
而且篮子球需要的场地并不大,一队五人的规模也不难凑齐,经营一支固定球队的成本并不高。
最重要的是,薛寺丞提供了一套十分有趣的比赛模式,只要按照他这个模式去经营,那就能持续吸引关注,如果再能像汝阳王府和武氏一族那样在衣服上绣标志,想必长安城里的很多商贾都会动心!
想到这里,小钟管事忽然有了一个新想法,他开始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但这事儿他自己肯定做不了主,必须要等到他家王爷和娘娘上岛才行,但在此之前,他还要做一番准备。
于是小钟管事对篮子球的事儿更上心了,还花钱买了几个小吏撰写的分析报告,仔仔细细通读了一遍,然后在上面画了七八个圈圈。
要说他能干大事儿呢!他突破了原本需要整队资助的模式,改为花高价点筛队员,很快凑齐了一支8人的队伍。
五名正选,三名替补,这还是大唐第一支有替补选手的球队,身背“祁国公府”的字样,连衣服都做得格外气派。
于是等王守一和薛国公主夫妻俩上岛的时候,看到的就是一支挥舞着祁国公府大旗的壮汉小分队,人均肌肉紧实,肩宽体壮,浑身都散发着彪悍的气势。
王守一、雪国公主:……?
不怪这夫妻俩不知道,主要是事发突然,小钟管事组队的时候祁国公府的大船已经扬帆起航。
不过听了小钟管事的解释,王守一倒是对他的“擅做主张”大加赞赏。
“好!干得好!就是要这样!”
他拍着小钟管事的肩膀。
“咱家差什么啊?!凭什么总让姓武的压一头?必须不能比他们差!”
王守一这话明显是带着怨气的,只因最近一段时间吏部侍郎李林甫投靠了武惠妃,便在后宫有了一双眼睛,对陛下的动向了如指掌,每每奏对总能说到李隆基的心坎上。
这李林甫也是个妙人儿,知道武惠妃最担心被送去宁王府抚育的寿王。寿王李清是武惠妃的第三子,甫一出生就被李隆基以担忧惠妃身体为由,送去给宁王李成器的正妃元氏抚养。
宁王妃养侄子养的十分认真,十数年间李清一直长在宁王府,很少与母妃相见,直到开元十三年才重新回宫。
武惠妃想与儿子拉近感情,可惜她还有年幼的盛王要养。李清与亲母分离了十几年,再回宫已然接近成年,母子两虽然都有意与对方恢复关系,却又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,每每相见总是相顾无言。
这个时候,李林甫的出现便有如神助。
李林甫是李唐宗室,是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,真论起来乃是李清正经的长辈。
偏他又是个再精明不过的人,精通音律,言语动听,都不怎么费心便博得了李清的好感,还被其引为知己,时常一切谈文论道。
李林甫也借机劝说李清,要他多多亲近自己的母亲,一来二去果然有效果,武惠妃十分感激他。
毕竟是宠冠后宫的女人,有惠妃帮忙的李林甫越发顺风顺水,很快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。
“呵。”
一说起武惠妃和李林甫,薛国公主便面露嘲讽。
“那武氏是个再长袖善舞不过的人儿,结果对自己儿子反而束手束脚,她若是拿出一半儿的手段摆布寿王,哪还用得着李林甫,寿王不也是男人嘛!”
“青阳,慎言!”
王守一恨不能一把捂住妻子的嘴巴。
这可不是在祁国公府!这是在湾州在南洋!武家不是也有人在岛上呢?!
薛国公主也自知失言,啐了两口,低声道。